今日下朝之后,众人陆续走出奉天殿,有的独自一人,有的三两成群,相互交谈着。朱楩则与沐晟一同走出宫门。根据朱元璋的安排,宫中即将颁发分封的圣旨前往云南沐府。因此,沐晟还可以在京城停留数日,然后再启程。
“沐二哥,恭喜啊!沐家现在既有公爵,又有侯爵,而且父皇还派你前往安南驻守。以后一门两公的殊荣恐怕只有你们沐家能够开创先例了。”朱楩笑着祝贺道。
沐晟脸上洋溢着春风得意的笑容,如今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爵位。而能够获得这个爵位,实际上也要感谢朱楩。因此,沐晟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哈哈哈哈,殿下言重了,这一切都是陛下的恩宠。同时,还要多谢殿下此次的提携之恩。如今大哥伤病,不知道恢复得如何。我会在京城多停留几日,然后先返回昆明。等到殿下回来,我们再好好喝上几杯吧。”沐晟说道。
朱楩当然清楚沐晟现在归心似箭,想尽快回到云南,所以也开口说道:“对了,沐二哥,你回去的时候麻烦帮我护送袁都督,哦不,现在应该称他为安国公。护送他你们一起先回去,我这边也会跟他说一声。”
沐晟好奇地问道:“殿下,您是打算继续留在京城吗?”
朱楩点了点头,但没有过多解释。虽然他身为藩王,但是目前仍然身负官职,留在京城也并无不妥。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朱元璋似乎并不急于让朱楩返回云南,至少在过完年之前还没有这个意思。
沐晟也抱拳回应道:“好的,殿下,那我就护送安国公先行一步。”
两人在门口又闲聊了一会儿,随后才告辞离开。沐晟前往京中的袁府,这几天他一直住在那里。而朱楩则转身朝着后宫走去。
朱楩回到自己的住处,刚走进院子就听见里面传来阵阵人声,似乎有不少人正在聊天。他好奇地走进院子里看个究竟,却发现原来是袁巧儿和柳柳正在与燕王的三个儿子聊得火热。朱高炽看到朱楩回来,立刻带着两个弟弟起身拱手行礼。朱楩回礼之后,走到袁巧儿身边坐下。
“燕世子今天怎么会有空来到我这里呢?”朱楩由于早上匆忙赶去上朝,没来得及吃早餐,此刻肚子饿得咕咕叫,便随手抓起桌上的面包糕点狼吞虎咽起来,完全没有把眼前的三个人当作外人。
朱高炽露出一副憨厚的笑容,圆滚滚的脸庞显得十分可爱。“十八叔这话说得就太见外了,父王得知你不是大胜归来嘛,特意派遣我们三人回京当面道贺。”说完,朱高炽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到朱楩面前。
朱楩接过书信,一眼便认出上面的落款是燕王朱棣,于是并没有立即拆开,而是将它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接着,他客气地向朱高炽道谢,并询问起北平的近况。
朱高炽显然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他兴致勃勃地讲述了北平的情况。自从采用了朱楩提出的“杀头狼”策略后,靠近北平周边的草原部落纷纷选择归附明朝。
这些部落的牧民们还主动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北平城内读书,同时,他们还用放牧所得的毛皮、肉干和羊奶等物品到北平城内售卖或交换高度酒与蜂窝煤。
此外,自从朱楩提出将多余土地分给牧民并传授他们耕种知识后,大量牧民开始腾出手来种地。如今,整个北方地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氛围。这种繁荣景象使得更往北的鞑靼、瓦剌等部落不敢轻易向南侵犯。
朱楩听的是连连点头,脸上满是赞赏之色,不时提出些疑惑,与朱高炽交流着一些经济策略:“世子所言甚是,只要北方能解决牧民与汉民之间的矛盾,那便能一直稳固。”
朱高炽微笑道:“努力吧,只要合理规划,让牧民觉得跟着咱们有好处,有盼头,自然便不会闹腾了。”
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过了许久。突然,朱楩像是想起了什么,开口说道:“对了世子,我这次在安南找到了两种高产作物的种子,当地人不懂食用方法,所以用来喂牲畜,我现在已经带回来了一些在云南育种,估计翻过年就能收成了,到时候我让人送一些过来,你回北平的时候带去种下。”
朱高炽一听是高产作物,顿时来了精神,迫不及待地问道:“高产?能有多高产?”
朱楩神秘一笑,伸出三根手指:“亩产三十石左右吧。”
“多少?!”朱高炽惊得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满脸不可置信的表情。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太过震撼了,要知道北方的小麦在明朝时期降水丰富、土地肥沃的情况下亩产也不过两三石而已,而这高产作物居然能达到亩产三十石左右,简直是天方夜谭。
“你先坐下,别那么惊讶,我还在测试阶段,在南方这个亩产确实可以,但是北方气候寒冷,若是在春夏两季估计能达到,但是冬天应该种不了。”朱楩说道。
朱高炽难掩激动地说:“那也成啊!就算是只有春夏两季,只要亩产能有十石,那也足够让无数北方百姓免于饿死、冻死的命运了。十八叔,您这可真是拯救了北方百姓的大命啊!”
>>>点击查看《大明好王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