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天宫明堂端扆殿内,晨光透过宏伟的殿顶,照亮了金碧辉煌的殿堂。朝臣们身着朝服,肃立于殿中,等待着武则天的驾临。武则天步入殿内,威严地坐上了龙椅,她的目光扫视着群臣,最后落在了武懿宗的身上。
“武懿宗,”武则天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充满了期待,“你领军追击突厥,现归来,向朕细述经过与收获。”
武懿宗步出行列,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陛下,臣奉旨北上,率军深入敌境。突厥军队虽狡猾,屡次避开我军锋芒,但臣并未放弃追击。”
他详细叙述了追击的过程:“数月来,我军穿越了险峻的山脉和广袤的草原,历经风霜雨雪,但始终未能追上突厥主力。然而,在此期间,我们巩固了边疆防线,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控制。”
武懿宗继续说道:“虽然没有达成预期的战果,但臣确保了边疆数月的安稳,使突厥不敢轻易犯境,这也是我们的一大收获。”
武则天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可:“武懿宗,你坚守边疆,稳固国防,虽未获大胜,却也为国家赢得了宝贵的和平时间。”
此时,武三思出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昂:“陛下,武懿宗在边疆的坚守,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陛下的忠心。他的智慧和勇气,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武三思继续说道:“在没有追上突厥军队的情况下,武懿宗没有盲目追击,而是选择了稳妥的策略,保护了军队的安全,同时也为国家稳定边疆做出了贡献。请陛下予以嘉奖。”
武则天微微一笑,她的目光中流露出对武懿宗的赞赏和对武三思提议的认同:“武三思所言甚是,武懿宗的忠诚和智慧,朕将予以重赏。朕望你等臣子,皆以武懿宗为榜样,为国家尽忠职守。”
武则天端坐在龙椅之中,环视着下方整齐列队的大臣们。她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询问着《文华宝鉴》的编纂情况:“众卿家,朕渴求的一部能够教化民众的《文华宝鉴》编纂情况,进展如何?”
张易之、苏味道步出队列,张易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陛下,臣等不负圣望,《文华宝鉴》第二稿即终稿将在近日内完成。全书共计一十二卷,每卷九册,共计三十二万字。内容都是根据陛下圈定的范围内甄选,主编苏味道大人夜以继日为此辛劳,功不可没。”
武则天听后,面露满意之色:“好好好,苏爱卿这次没有让朕失望啊。”
苏味道连忙跪下谢恩:“陛下,臣能为陛下分忧,实属万分荣幸和荣耀。”
张易之接着说道:“陛下,苏味道大人为编纂《文华宝鉴》竭尽心力,其贡献有目共睹。”
武则天微微颔首,她的目光中流露出对臣子们的赞赏:“河内郡王的坚守与智慧,朕心甚慰。张易之、苏味道两位爱卿,为弘扬文化殚精竭虑,不辞劳苦,你们都是我大周的栋梁之才。”
在通天宫明堂端扆殿内,气氛庄重而宁静。阳光从高高的殿顶洒下,照亮了整个殿堂,为这朝会的场所增添了一份神圣与庄严。武则天的目光在众臣之间流转,最终停留在李春晖身上。
“李春晖,”武则天的声音穿透了大殿的宁静,“朕问你,选拔人才的进展如何了?”
李春晖步出列队,他的态度恭敬而自信:“回陛下,选拔人才的通知已经下发至各地,各地的人才应该正在赶往神都的路上。他们怀揣着对国家的热情和对陛下的忠诚,不远千里而来。”
武则天微微颔首,她的目光中流露出期待:“这些人才的到来,将为我大周注入新的活力。那么,最终的选拔日期,你有何建议?”
李春晖略一沉思,然后回答:“陛下,选拔的具体日期,臣以为应由陛下圣裁。但考虑到各地人才的行程和准备时间,臣建议可以定在七月十五,届时,所有人才将齐聚神都,参加最终的选拔。”
武则天沉吟片刻,然后断然决定:“那就依你所言,定在七月十五。朕要在那一天,亲眼见证我大周新一代人才的风采。”
李春晖领命:“臣遵旨,必将妥善安排选拔事宜,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随着武则天的决定,朝会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众臣们开始低声讨论,对于即将到来的选拔充满了期待。他们知道,这不仅是对各地人才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大周未来的重要投资。
在朝堂上,气氛突然紧张起来,一名太监匆匆来报,神色凝重地向武则天禀告:“启禀陛下,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娄师德在陇右道会州病逝。”
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朝堂上炸响,武则天闻言,面色微变,她对娄师德的去世感到十分惋惜:“娄师德是国之栋梁,他文武双全,忠诚勤朴,知人善用,两次拜相,曾战吐蕃,战突厥,开荒屯田,功勋卓着,朕正欲重用,却未料他已仙逝,实在令人痛惜。”
娄师德在武懿宗班师回朝时,并没有随军回神都,而是转任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武则天沉思片刻,下令:“传朕旨意,追赠娄师德为凉州都督,谥号贞,葬给往还仪仗。
>>>点击查看《做则天女皇的男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