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天过去了,王浩一直待在那艘楼船上,过着风餐露宿的日子。要知道,这可是春秋时期啊!那时的船只远不及后世先进,根本没有条件在船上生火做饭。
所以,这些天以来,王浩能果腹的只有楚昭王事先为他精心准备好的干粮及冰鉴中事先注备好的菜肴。诸如:清蒸甲鱼、烤麋鹿肉、鼎烹牛腱子肉。
春暖花开,天气开始变热。临幸前,昭王命御厨给王浩准备了一些楚国当地的美味佳肴放在冰鉴中用冰块保鲜。
按照周礼的规制,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大夫三鼎,层层降之,到了普通百姓是没有资格使用鼎的资格。故此,昭王命人给王浩准备了三只鼎放在船上以供使用。
春秋时期,楚国鱼的产量还是特别丰富的。这也就使得鱼类成为了楚国全民皆可的肉类食物。
不过一般的鱼类上不了楚国宫廷的席面,得是甲鱼及其他珍贵鱼类才行。
每天望着茫茫江水,王浩实在感到有些百无聊赖。毕竟,在这船上也没什么事情可做。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除了那些只顾埋头奋力划桨、看上去颇为粗陋的桨手们之外,还有两位女子陪伴左右——阿青和毛嫱。
先说阿青吧,她生得冷艳动人,但性格却孤傲异常,对旁人常常摆出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而毛嫱呢,则宛如一只温顺的小鸽子般乖巧懂事。
她总会想尽各种办法来悉心照料王浩的饮食起居,从每日清晨为王浩端上热气腾腾的清水漱口洗脸,到晌午时分递上美味可口的鱼糕,再到晚膳时准备丰盛的馐……毛嫱的关怀备至让王浩深深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楚国对于饮食场所也有着独特的要求。楚国的房屋大都高大华丽,但屋内的坐席等却相当矮,根据出土的文物显示,一般都是使用矮桌,然后席地而坐。
不光如此,他们对座次也很讲究,一般以左为尊,座次以东向最为尊贵。不过,王浩作为穿越者,不大喜欢这些繁文缛节。
现在在楼船上,他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称大王。”
楚国的饮食划分为饭、馐、膳、饮四大类。饭即煮熟的谷物食品;馐是用谷物做成的甜食和点心;膳则是将肉类制作为菜肴;饮指各种饮料,包括酒在内。?
《楚辞.招魂》所列食单来看,内容十分丰富:产食有大米、小米、二麦、黄梁;从食点心有油炙米粑、蜜渍米饼;
菜肴有炖肥牛筋、叉烧羊羔、红烧甲鱼、清炖乌龟、炸烹天鹅、红焖水鸭、卤鸡;饮料有酸辣汤、酸梅汤、冻甜酒;调味有酸浆、甜酱。
从烹调方法来看,有红烧、烤、炸、焖、扒、卤、炖等多种。味道上有咸、甜、辣、酸、苦,样样可口。
……
“又到了朝食时间了。可惜没蔬菜啊,这玩意儿也放不起啊,来点楚夷花糕,喝点甘蔗酒!哦,对了,再来点蜜饵,打发一下时间。”王浩百无聊赖地舔舔嘴唇自嘲道。
鱼糕又叫“湘妃糕”,楚夷花糕,是荆沙地区的传统佳肴,在当地不管谁家请客摆席,上的第一道菜肯定是它,所以又叫头菜、三鲜头菜、合家欢。
此菜以鱼糕为主,加上猪肝、腰花、肚类等三鲜,辅以黄花菜、黑木耳、玉兰片等配料,红烧而成,色泽艳丽,滋味各异,质软鲜嫩。
别看它看上去平平无奇,这道菜可是大有来头,可以说是楚国名菜了。
传说舜帝携女英、娥皇二妃南巡,过江陵(荆州)一带时,娥皇困顿成疾,喉咙肿痛,想要吃鱼但又讨厌鱼刺,于是女英在当地一渔民的指导下,融入自己的厨艺,为娥皇制成鱼糕。娥皇食之,迅速康复。舜帝闻之,大加赞赏。鱼糕从此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
春秋战国时,纪南城(楚国国都,纪南城遗址在今荆州城北)南门外有一“百合鲜鱼庄”,楚庄王某日郊游游此鱼庄偶食之而钟爱,遂被引为楚宫庭头道菜。直到清朝,仍出现在宫廷菜中,据说乾隆尝过荆州花糕后脱口而咏:“食鱼不见鱼,可人百合糕。”
南宋末年,鱼糕在荆州各县广为流传,权贵宴请宾客,都把鱼糕作为宴席主菜,清朝时,凡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家婚丧嫁娶、喜庆宴会,都必须烹制鱼糕,以宴宾客。
楚国的贵族喜食甜食,而且当时也有甜食给他们吃。在屈原的《招魂》中就可以看到,他提到了不少吃楚国的甜食:“粔籹蜜饵,有餭些。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粔籹、蜜饵、粻餭三种食物,都是将米麦蒸、煎或蜜制而成。甘蔗酒是楚国的特色佳酿,甘甜可口,王浩很喜欢喝。
……
“嫱儿,本公子腹中已感饥肠辘辘,速速取些吃食予吾裹腹也!”王浩淡淡朝一边站着的毛嫱吩咐道。
“唯!婢子这便去!”毛嫱脆生生答应道。既然决定追随王浩左右,她也没什么好顾忌的,很快就明确了自己的丫鬟身份。
不一会儿,毛嫱取来一尊曾乙侯鼎,这鼎模样比较奇特,不似一般的鼎。它虽也是用青铜铸成,可看着就没个鼎的样子,它分上下两层,每
>>>点击查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