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何雨柱想着这得自己写了,哪怕是抄也得自己抄。其实想想自己工作以来一直挺积极主动的,虽然只是在业务工作上主动,可也是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啊,一定从灵魂深处剖析自己,写一份发自内心的申请书。
静下心来,何雨柱又一次认真的阅读了团章后,开始动笔。虽然最初自己参加工作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和雨水的生存问题,是铁路给了自己这个机会,何雨柱从内向出发写了自己的认识和申请,也从自己给自己起的笔名表明了态度,那就是甘当铁路的铺路石,甘当铁轨下面的枕木,让火车奔跑。
反复修改几次后,何雨柱把自己的申请书交给了葛莲。
下午,葛莲又来了,交给何雨柱两份表格,何雨柱一看是志愿书。认真的填写后签名后还按了手印。何雨柱顺嘴问了一下,才知道还有四位委员,葛莲和张昕都是,另外两位是财务科出纳王萍和办公室的赵凯。
这本书的翻译并不顺利,何雨柱又去总务科领了一把算盘,不多时后,办公室又传来噼里啪啦的算盘珠拨打声音。这也是何雨柱前几天思考的问题之一,第一本和第二本书翻译的时候,何雨柱对于一些计量单位都是按照原文翻译了,但是何雨柱发现老大哥的计量单位和我们的不一样,与其让读者换算还不如自己翻译的时候就换算过来呢。于是何雨柱开始了拨打算盘珠,幸亏原身学过珠算,自己小学学的珠算早就忘记了,全靠按计算器了,“归零,归零,归零”的声音好怀念啊,估计还得再过三四十年才能重新听到。
一周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到周一开例会的时候,团支部书记王艳芳并没有提何雨柱的事情。科技馆又增加了几名老同志,何雨柱办公室的西边也有人用了。
到上午十点多,何雨柱找岳主任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家了。今天是新房上梁的日子,施工队的和二叔何全无早就准备好了,等到中午,何雨柱放了三个二踢脚,何全无烧了一份黄表纸,剩下的就是施工队的事了,木匠师傅念叨一番后,前后两座房子同时开始了上梁工作,不一会前后屋子的第一根位于新房中间的房梁就位后又是一阵鞭炮声,上梁仪式算是完成了,何雨柱以前没有见过,可何全无大几岁,还是见过上梁也参加过这样的工作,打零工的时候这种费力气的活经常遇到。农村人,除了种地哪个不是身兼数职,泥瓦匠、木匠、皮匠、篾匠,李云龙还会编筐呢。
六根房梁安好后开始吃饭,也就是大锅菜和馒头,何全无雇的,施工队和做饭的是经常合作。这种事情都不需要主家操心,施工队的负责人基本上都是一条龙服务,相关的材料供应、寻找工匠等工头都会联系,要不是新时代了,还得请风水师做法呢。
何雨柱第一根梁上完之后就走了,何全无今天是轮休,周日不休息,方便上班的群众办事。
回到单位的何雨柱没有进行翻译工作,而是开始写一篇小文章,今天木匠干活也触动了何雨柱,木匠的长度计量还是尺、寸、丈等,让习惯了用米、厘米等公制单位的何雨柱很不习惯,于是就萌发了倡议统一计量单位的念头,长度、重量和体积等自己翻译不仅要考虑国外的各种计量,还得考虑国内的,能采用一种计量方式方法对于工作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下午,何雨柱把文章写好后犯了难,该寄到哪里呢,有困难找领导,何雨柱把写好的小文章交给了付馆长。
馆长看了文章拍腿叫好。科技馆名字叫做科技馆,可并不是后世的科技展览馆,也是有研究任务的。文章下一步怎么处理馆长表示还要开会研究,不过馆长希望何雨柱以后可以多写一些这样的文章,以后既要翻译也要写作。
到周三下午的时候,何雨柱又接到了团员青年下班后参加学习活动的通知。原来每个月要组织两次学习活动,隔周的周三下班以后是固定的日子,以后没有特殊情况就不另行通知了。何雨柱给二叔打了电话,告知要参加学习活动,不能接雨水了。
何雨柱下班后参加学习活动,第一项就是团支部书记王艳芳宣布经支部讨论,上级批准,何雨柱同志光荣的加入了组织。结果在热烈的掌声过后有人提出了意见,是总务科的青年监督岗成员,表示何雨柱没有节约办公用品,应该改正错误继续接受组织考验才能加入组织。这一次支部书记王艳芳明确的表示了反对意见,向各位团员和青年解释了何雨柱这段时间的工作量,关于浪费办公用品是不存在的,大家如果有什么疑议,可以去找两位馆领导求证。
活动的第二项内容就是在青年节到来之前要评选先进团员和先进青年,经过大家的推举,何雨柱因为今天之前还是馆里唯一的非团员青年被列为先进青年的候选人,经过举手表决,王艳芳和何雨柱分别被评选为先进团员和先进青年,个人要写总结上报等待上级批复。散会后王艳芳主动向何雨柱表示了道歉,上次没有调查就批评何雨柱,是她做错了。何雨柱表示只是误会,随后俩人在下班的路上同行了一段,通过聊天,俩人的熟悉程度也有所增加。
回到家,何全无告诉何雨柱,下个周一盖房子还要有个仪式,就是屋顶的瓦会全部
>>>点击查看《四合院之一开往春天的列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