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自家产品上架了刘萌萌家的商超之后,吴舟逛线下商超的次数明显的就比之前要多了很多...
毕竟以前是“生活”所需,才回去转一转,但现在是“工作”所需...
当然了,更多的还是一种“虚荣感”。
虽然说自己是“线上起家”,但是看着自家的东西摆在线下商超渠道上,比上架线上渠道的感觉还是差异很大。
毕竟线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
特别是在看到有消费者如果是在商超,看到自己的产品,然后稍作尝试,就买了自家产品的时候,那感觉就更哇塞了...
有种被认同感。
当然了,如果是看到消费者最后没有选择自家产品,而是选了其他家的,吴舟心里也会有“失落感”。
不过中介时练就的一点厚脸皮,在看到多个消费者只是看看不买,然后转头买了其他家的同类产品之后。
吴舟毕竟“突兀”地上前,会尽量地表现得和气一点,询问一下原因...
不过被碰壁了成功一次,只是草草收场,那个被询问的消费者,明显的表现出来,不耐烦,抵触...
然后还碰壁了两次..
并不顺利,然后更换了方式,拿着百元大钞...
“不好意思,我想用100元买您的三分钟时间,就是简单询问您几个问题?不知道是否方便?”
之后的采访明显就比之前要顺畅多了。
“我是给孩子买的,还是买这种大牌比较放心一些!”
“我之前就是用的这个牌子的保温杯,用着还行,不行换了!”
“这个毕竟是进口的,进口的还是比国产的要好一些...”
花出去了一千块钱之后,吴舟也就没在继续了...
有些消费者,暂时确实是没办法去争取...
自家产品还是“任重道远”!
就这样,一天,两天...
吴舟先是主要看的刘萌萌他们家商超,后来,周边的那几家商超都晃悠了个遍之后,吴舟就去看了看其他比较知名的商超...
随着看得越来越多,吴舟原本的“虚荣感”也在快速褪去。
再看到有消费者买下自家产品的时候,也没那么的“激动”了。
然后,吴舟的目光,也在这种心态转变中,渐渐地看到了线下商超的“其他方面”。
总体来说,每家商超的百货那块儿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朴素”一些,可就一些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直接堆叠在了一起...
商超人很多,但如果是高纬度视角来看的话,百货区的人数特别少,客户也很少会过去闲转悠...
而过去的客户,一般都会相对来说“目标比较明确”,直接去往自己需要的区域,然后去找自己需要的产品...
当然在寻找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随机地看一眼路上可能需要的产品...
吴舟在自己的大脑中,将一个个的商超百货内部的产品分布烙印在自己的大脑中,然后开始模拟,放在什么位置,人流量会更大一些...
这个主要就是看,哪些产品“消费者”买得更多了...
除了百货这一亩三分地的事情以外。
吴舟也有注意到线下商超人流情况。
首先就是,这段时间,明明还是“工作时间”,但商超里的人明显是比以前的时候,要多了很多。
原因,也很好确定,因为快过年了。
很多商超最近的装扮,也都变得红红火火,非常的喜庆。
音乐甚至也已经换上了“过年音乐”。
“我恭喜你发财
我恭喜你精彩
最好的请过来
不好的请走开
oh 礼多人不怪...”
电商的底层逻辑是“流量*转化*客单”...
“那么这个底层逻辑,可以通用到线下吗?”
看得多了之后,吴舟脑海中也就自动地浮现出了这句话。
随即吴舟觉得,是可以通用的。
所以之后,吴舟开始整个商超到处转悠,只为了找到那些人流量最大的地方...
人流最大,也就意味着“流量最大”。
然后就是看,那些人流,会因为什么的东西,停留,购买..
蔬菜水果,零食,熟食,酒,饮料...
吴舟脑海中,一个个重点区域,在吴舟脑海中标记出来...
“百货类的产品,以日常刚需为主,所以一般消费者如果不是刚好要买,一般不会来到百货这里...这个品类是消费者,一般都是有明确需求才会过来..."
“马上就要过年了,人们有送礼需求,所以会优先选择那些包装好看,有品牌,价格合适的东西...食品类,酒类的礼盒送到比较多?如果百货产品做礼盒的话,消费者会选吗?”
>>>点击查看《我有个职业面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