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里人间春色正浓,所有的花色似乎一夜之间开遍了帝都。杨柳枝头黄鹂轻啼,嘤嘤婉转,像是一首极为动人的小曲。
萧皖南的事情过去已经有些日子,朝堂似乎又变回了平静。不,应该说局势仿若结了冰的湖面,表面平淡安静,私下却是暗流汹涌。
丞相邵东阁拉拢了大理寺卿谢寒词,在朝堂之上越来越有独霸的地位,商量起朝政之事,但凡问策,群臣皆是眼看着他。虽然他对平安恭敬依旧,眼底潜藏着的欲望却开始展露面貌。平安表面上倒是不动声色,心里已然起了戒备。
不过,当务之急却不是这件事。
江北之地传来洪涝消息,尚西又有蝗虫之灾。两祸并起,引得人心惶惶。早前南闽的瘟疫已经废了朝廷不少气力,国库财务也挡不住救灾所需。
一时之间,竟有流言传出来,说是因为平安一介女流监国,有违天道,故而天降罪于赵国。上位者最是畏惧如此流言,朝臣本来就对平安监国一事不甚满意,只是因为她手执先皇旨意,行事果断坚毅,隐忍不言,但是神色之间不免有些欠奉。而百姓却不管这许多,只想着赵国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平静无灾,自从平安长公主监国以来,赵国又是瘟疫,又是旱涝,不可谓不多灾。既有这样的事情,当然免不了有这样的说法,当下愤愤不已。
“长公主,他们实在太过分了,发生这种事情怎么可以怪罪于你呢?”鸳鸯替平安不忿。
平安蘸墨,在宣纸上写着什么?闻言倒是淡淡一笑:“清者自清。”笔下未停,她说道:“只是这流言从哪一方传出来,本宫倒是有点兴趣。”能懂得利用时机这般打压她的人,果真有些意思。她倒是不畏惧流言,只是流言使得有心人趁机作乱损伤赵国可就不是她愿意看到的了。“派人去查一查,流言最开始是哪里传出来的。”
“喏。”鸳鸯奉命退下。
“长公主,陆文苑大人,王中大人,李静一大人求见。”门外内监细而尖的声音穿透了朱红色的扃。
“宣。”
“微臣陆文苑,王中,李静一参见长公主。长公主万福金安。”着了锦衣紫袍的三位大臣进来御书房,向平安下跪行礼。
“起来吧!三位大人。”平安搁下了笔,道:“此番本宫将你们叫来,却是为了江北和尚西的灾情。”
“微臣明白,但是请恕微臣直言。”左侧的李静一说道:“上一回南闽瘟疫。虽然唐芎大人处理得极好,但是国库为了救灾拿出去两万两白银,如今国库空虚,只怕再也负担不起两地的灾情啊。”
“李大人所言甚是。”其他两人附和道.
“本宫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平安微微一顿,道:“江北和尚西相隔甚远,江北之地又多盗贼,即便朝廷派出了救灾银两也难以保证是安全到达灾民手中。本宫思虑再三,得了这样一个法子。朝廷派人请江北尚西的富贵人家各自捐出万两白银,登记在册。来年朝廷为其减税,一直减到他所捐出的银两用尽的那一年份。不知道三位大臣以为如何?”
平安此言一出,三人皆是一喜。是了,这就相当于是朝廷问当地殷实人家借钱救灾,既有了救灾银两,有免去长途跋涉运送银两还有可能被截的危险。此法甚是绝妙啊!
“一切听从长公主的安排。”
“既然三位大臣都觉得此计可行,那就定下吧。王大人带足兵将往江北而去,而陆大人和李大人便带人往尚西而去。可?”
“喏。微臣告退。”
等三人慢慢退下,平安将笔重新拿起来,蘸着墨水写完最后一笔。
三日之后,当鸳鸯将得来的情报上呈给平安,纸上寥寥数语,却叫平安寒了双眸。“原来是他。”倒是有些意外的人选,看来他似乎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出局。
烛火燃起,将平安手里薄薄的纸张吞噬,化为烟灰。
“长公主,我们要不要......?”鸳鸯试探着问。
“先等等。”平安举手示意,道:“他既然煞费苦心布了这一局,本宫若是不应战,岂不是辜负了他?”
翌日上朝,诸事皆罢。平安说了一句:“近日各地连起灾情,使得百姓心慌,实非本宫所愿见。故而本宫决定和皇上去泰山祭天。”
朝臣一时哗然。
泰山祭天原本是历代皇帝即位封禅之后往泰山祭天,以此表示自己受命于天,乃是真正的天子至尊,有安抚民心之用。赵国也不是没有皇帝因为灾祸之事为使得百姓心安而往泰山祭天的前例,是以平安要这样做的理由他们也明白。只是,还从来没有女流去往泰山祭天......
“本宫决心已定,明日便启程。朝中六部大臣不必前往,朝中事务一律是邵丞相暂代处理。”
“喏。”邵东阁和六部大人皆出列应声。
朝中几位重臣都没有意见了,其他朝臣便禁了声。想来也是,女子都已经监国了,去泰山祭天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当平安回了风华殿的时候,却看见了坐在殿中的暖和公主。她今日
>>>点击查看《公主心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