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竹听完夏商的诗愣了许久,半天没明白诗中何意,自然也听不出他的诗是好是坏。
但看夏商摇头晃脑吟诵的样子,倒是充满了自信,看上去无比潇洒。
这种潇洒是她身边的公子才子们未有过的,可不是他们那种自命不凡的骄傲,而是一种说不出来的自信感觉,不显做作也不显突兀,反正就是看着让人心里舒服,好像看着他人的模样便不用去管诗的好坏了。
“那诗应该是极好的吧?”
林青竹心里默默地想着,不觉间夏商已经回到了楼下的座位上。
耽误了这么久,菜都已经凉了。
夏商和林家父女赶紧吃了点儿东西,然后就回到了翰林院之中。
这期间,林永士也得知了柯小凤邀请夏商参加两国文会的消息,同样是十分的吃惊。
不过是因为鼎鼎大名的柯小凤亲自邀请,这才没有去怀疑事情的真假。
心里倒是颇为好奇,心说能得到柯小凤的亲自邀约,难道这位能让京城里的达官显贵闻风丧胆的夏大人还有着一身不俗的文学知识?
这话林永士不好意思直接问,只是藏在心头。
等到了翰林院的长间书房之中,开始文卷修订工作的时候,林永士倒是刻意关注了一下夏商。
文卷修订工作其实不难,关键十分繁琐,消磨时间,林永士想从夏商干这个工作的时候看看夏商的文学底子如何。
结果却让林永士大失所望,夏商干这个活根本就不行,看上去像是一个完全没有文学底子的文盲。
实际上这也不能怪夏商,夏商记忆中的知识库跟翰林院记录的这个世界的知识库完全不是一个体系,自然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历史典故、名人名言之类,所以修订文卷夏商是真的不行,而且他也不是个细心的人,所以这看似简单的工作被他干得一塌糊涂。
最后,林永士都看不下去了,让夏商去一边休息。
夏商自然乐得如此,一个人端着凳子在火盆边上烤火。
林青竹对夏商态度和缓多了,没有刚才那般争锋相对,看到夏商在一边偷懒也只是小声地念叨了两句。
这时候,翰林院的新任首席带来了消息,就是有关三日后两国诗会的,说是朝廷也十分在意此次诗会,要求翰林院的要做好准备,从内部推举一两个人才,作为当日代表大华文坛的文士的幕僚,给他们做一些幕后工作。
林青竹被选定成了大华代表团的幕僚之一,这是来通知林青竹放下手头的工作,即刻前往亲和馆临近的冬林小居集合。
消息来得挺快,但这已经被林青竹料到了。
林青竹虽不属于翰林院,但她的父亲在翰林院呆了很多年,林青竹的才名才翰林院之中是很响亮的,老人们早就把这个年轻丫头当成了自家人了。
而且诗会推举人才,不是什么正规场合,属于民间聚会,把林青竹算在翰林院的人之中也很合适。
还有便是因为翰林院中的人都是老人了,年轻人实在是太少。
也只有林青竹一个符合条件。
两国文会是私下交流,参加的都是年轻人,翰林院虽然有些老家伙学识很好,但显然是不适合出面的。
今天,两国文会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城,朝廷十分重视此次民间交流,立刻安排人手组建大华代表团。
当然朝廷只能从旁协助,比如安排住所,饮食,打探对方消息,提供硬件设施的支持等等。
说到底,一切还得交给类似于柯小凤这类在京城十分出名的年轻人主持,朝廷方面多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传话的人说了,这一次两国文会是朝廷几十年来头一次齐心协力,京城所有势力都很重视,且力求要让大华取得优胜,所以立刻安排人员将京城之中有可能代表大华出战的文士全部聚集到一起,进行三天磨合。
这次的阵仗之大是夏商没有想到的,而林青竹得到消息后也立刻收拾行李准备从北门出城。
林青竹得知夏商受柯小凤之邀要参加此次文会,也就叫上夏商一起。
两人一通收拾,半个时辰后离开了翰林院。
刚离开翰林院,柯家的车骄就来了。
当头的轿子里,柯水香探出一个小脑袋来:“小姑说了,朝廷出面临时组织大家去冬林小居,让你们随我们一起过去。”
说完,柯小凤也探出头,一笑道:“事出突然,请两位先上车吧。”
夏商和林青竹顺道伤了柯家来的马车。
夏商单独坐在一个车里,没有任何交流,只是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小会儿,睁眼的时候就已经到了城外的冬林小居了。
这冬林小居是朝廷查封的一个小园林,因为修建十分奢华,所以朝廷没舍得毁了,一直就荒废在京城北面。
他们这一行人是京城中第一批到的,里面除了从宫里来的宫女太监在帮忙清扫院子之外,还没有任何一个文人。
负责接待的是翰林院的一位学士许常
>>>点击查看《权色声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