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李纲大怒
五月初六,太原。
李纲到达太原十几天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以汉王府特使的身份拜见了河东路的四司长官,详细述说了代北形势,恳请四司长官以大局为重,竭尽全力支援云中路。
四司长官的态度很好,满口答应,但一旦谈及细节,却个个含糊其辞,推三阻四,互相扯皮,迟迟拿不出具体的援助办法。
李纲很着急,又是讲大道理,又是走人际关系,软磨硬泡,但四司长官保持着默契,想方设法拖延推诿,既不得罪汉王府,也不实际解决问题。
河东路和西夏、大辽接壤,军事重镇,京畿门户,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所以河东路帅司的权力相对来说比其它三司要大一点,在四司长官中说话有份量。河东路的经略安抚使叫张孝纯,他年初才出任此职,这个人事变动显然具有针对『性』。张孝纯和李纲早在汴京就认识,虽然没什么深交,但彼此很欣赏对方,这次见面后,两人非常高兴,把盏言欢。
李纲本以为通过他可以达成所愿,张孝纯也很想帮忙,但在他离京之前,曾蒙皇帝召见,此后王黼、郑居中等宰执也找他谈了很长时间。李虎和云中路的事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很复杂,大宋若想牢牢控制云中路,若想把李虎对大宋的威胁彻底铲除,还需要做很多事,而且不能出丝毫的差错,所以张孝纯的使命非同一般。现在这个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可不是一个好差事,做得好了,大家相安无事,没有功劳也还有点苦劳,但做得不好,两头得罪,那就要倒大霉了。
张孝纯小心谨慎,事事请示皇帝和朝廷,唯恐出了差错。如今代北形势危急,李纲又来求援,于情于理都要伸以援手,假如山后得而复失,皇帝和朝廷肯定会把罪责全部推到自己头上,所以他不敢擅自作主,十万火急禀奏汴京。皇帝叫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即使出事了,我大不了替皇帝扛一下罪名,然后降职,到别的地方继续做官去,不至于一罢到底回家种田。
李纲心急火燎,竭力说服。张孝纯给他『逼』得没办法,只好实话实说,不是我不帮忙,而是皇帝和朝廷不允许我帮忙。
李虎早在去年秋天就攻占了大同,收复了山后九州,但因为藩镇权限问题,和大宋一直没有谈妥。大宋对山后势在必得,当皇帝派马扩到大同谈判的时候,成功收复山后的消息也就从汴京迅速传遍了各地,这给皇帝和朝廷争足了面子。不久马扩第二次到大同宣旨,皇帝和朝廷在满足了李虎藩镇权力的同时,也给陕西、河东、河北三路下旨,以回易的方式给云中路以援助。
这道圣旨就值得玩味了。李虎投宋了,山后是大宋疆域了,当然要给其以全力支援,帮助他守住山后,为什么还要以回易的方式给其有限的援助?这种回易援助方式一般存在于国与国之间,难道李虎是以藩属国的形势来投宋?
很多地方大臣不知道这其中的秘密,但张孝纯知道,他在出任河东路经略安抚使之前供职于中书省,对此事很清楚,这也是皇帝派他到河东路主掌帅司的重要原因。李虎以藩镇的形式投宋,大宋则不费吹灰之力收复山后,表面上这事看对双方都有利,但仔细一想,后患无穷,未来充满变数,因为大宋绝对不允许藩镇的存在,迟早要削藩,而李虎会拱手把地盘和军队统统交出来?所以,在没有削藩之前,大宋对李虎的主要对策是在牢牢控制云中路的情况下,予以最大程度地遏制和削弱。
正是从这个策略出发,大宋支援李虎不是国库调拨,而是以回易的方式有选择『性』地进行援助。
李纲对此非常生气。
信任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大宋不信任李虎,李虎又怎会信任大宋?李虎没有安全保障,当然要蓄积实力以防万一了。李虎的实力越来越大,对大宋的威胁就越来越大,双方又互不信任,迟早要出事。
“这是一种自卑恐惧的心里在作祟。”李纲直言不讳,对皇帝和朝廷极度不满。大宋把燕云收了回来,建立了中原屏障,然后利用李虎的武力对抗西夏和女真,开疆拓土,这样大宋就会越来越强大。大宋强大了,有无坚不摧的武力做后盾,还怕镇制不了李虎?还怕没有机会削藩,永绝后患?
大宋用这种卑劣的策略对付李虎,说到底就是没有自信,害怕李虎,这反而暴『露』了大宋的弱点,助长了李虎的嚣张气焰,将来势必尾大不掉。
张孝纯对此也有同感,但他也罢,李纲也罢,虽然名义上受到了皇帝的重用,但都无权参予决策,只有俯首听命的份。如果李纲把这番话拿来劝谏皇帝,估计很快就会被召回汴京,再不录用。
就在李纲彷徨无策的时候,河东路接到了朝廷的书信。在这份书信里,朝廷要求河东路必须密切关注代北形势,假如云中路遭到了北虏的攻击,岌岌可危,则必须加大对云中路的援助,适当时候可以考虑先给援助,后以回易来补偿。
接着张孝纯又接到了西府(枢密院)长官郑居中的私人书信,在这份书信里,郑居中说得更透彻,如果云中路丢了,幽燕就算收复了也保不住,北伐策略就
>>>点击查看《大宋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