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兵贵于精
察哥督军猛攻。李良辅的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说到底都是虎烈府害的,所以党项人对虎烈府的军队非常仇视,好不容易逮到个机会,当然要拼命了。
察哥利用地形包围了虎烈军,虎烈军则利用地形负隅顽抗。吴雄的第三军和楚逍遥的第五军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虽然西京大战后补充了不少新兵,但这两支军队的老班底还在,凭借这些勇敢的将士,他们不但挡住了西夏人的猛攻,反而把西夏人拖住了。
『毛』军指挥主力迅速救援。梁山军、义胜军和惊雷军也投入了战场。张关羽和赢秦这时候不敢不打了。虎烈军是李虎的嫡系,吴雄和楚逍遥都是李虎的爱将,如果第三军和第五军全军覆没了,他们两个就麻烦了。
察哥把七万军队都投进去了,在他看来,只要把敌人的选锋军吃掉了,这一仗他就打赢了。
『毛』军可以指挥的军队只有九万,若想把西夏人击退,必须向折家兄弟求援。他以为这种情况下,折家兄弟肯定会伸手相助,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折家兄弟竟然不予理睬。
『毛』军愤怒了,他把张关羽、赢秦、高缘、王曜、耿守忠和宋江等各军主帅召集到一起,告诉他们,要拼命了,两军相遇勇者胜,即使把人打完了,也在所不惜。
宋军这时候如果出手相助,张关羽等人还未必愿意拼命,现在宋军摆出一副见死不救的架势,顿时激怒了这帮土匪。这帮人都是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谁怕谁?老子打完了大不了再拉一帮人继续打,老子怕个屁啊。
虎烈军拼命了,踩着死尸往前杀,西夏人马上受不了了。这种仗不能打,打得两败俱伤了,后面那几万宋军一拥而上,全完了,搞得不好又是一场大败。
察哥果断下令撤军,但他的命令下得迟了一点,一天打下来,他损失了六七千人,得不偿失。
这一仗虎烈军打赢了,虽然损失大,超过了一万多人,但士气打出来了,将士们不再畏战,跟在西夏人后面一路狂追。
察哥无奈,放弃了河清军,带着军队越过了夏辽边境,退进了弓弦沙漠,并迅速渡河进入天德军,和河北的黑山威福军会合。
折可求、折可存兄弟失算了,脸面无光。
『毛』军和虎烈军将帅们十分鄙视折家兄弟和宋军,很多人甚至当面辱骂。
东套的战打赢了,但双方却不欢而散。折家兄弟带着军队退回到宁边州一线。赢秦驻守东套各州,镇戍偏头寨。『毛』军、张关羽则带着大军急赴云内战场,和董小丑会合。
董小丑在信中说,鉴于目前代北局势,我军必须在云内战场上屯积重兵以攻击西夏,在没有击败夏军夺取天德军之前,虎烈军主力不能抽调到幽燕战场作战,他甚至建议李虎重新考虑北方策略,假如宋军迅速夺取了燕京,虎烈府的北方策略不改也得改。
『毛』军则在书信中详细说明了东套大战的经过,对折可求、折可存兄弟和宋军的做法颇有怨言,他告诉李虎,从东套大战可以看出来,折家和宋军并不值得信任,由此对西征充满了担忧。西征需要虎烈府和宋军南北夹击,配合作战,如果宋军不予配合,甚至在背后下黑手,扯后腿,那西征取胜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他同样建议李虎放弃燕京,转而集中力量经略代北,先在代北站稳了再说。
罗青汉和虎烈府的中枢官员们在仔细分析了代北局势后,也认为目前情况下不能抽调虎烈军到幽燕战场作战了,言下之意,请李虎考虑,是不是放弃幽燕战场,或者根据幽燕战场的形势,重新拟定攻击燕京之策。
李虎看完书信,心情沉重,望着案几上的地图久久不语。
铁鹰、黄涉、原野等人轮流看完书信后,也是一脸无奈。
“西夏人大概向代北战场派了多少援军?”李虎忽然问道。
“这个……”黄涉拿起董小丑的书信看了看,“董帅没有说,不过从他的语气里可以看得出来,他没有把握击败西夏人。目前我们在云内集结了大约十一万军队,如果西夏军队的数量超过我们,再加上那帮无耻的女真人可能在我们背后下黑手,那董帅想打赢这一仗的确太难了。”
“折家如果愿意帮忙就好了。”原野遗憾地摇摇头,他以为折家值得信任,谁知东套一战让他对折家的印象完全颠了个。
“折家在这个世上存活了四百余年,凭什么?凭他们的战功?凭他们在西北的势力?简直是笑话。”黄涉嗤之以鼻,“一个将门世家在王朝更替中屡屡活下来,而且越来越显赫,为什么?他们的生存之道难道不值得我们细细推敲、细细回味吗?”
“这一万多人死得值。”铁鹰冷笑道,“我们用一万多条『性』命看清了折家,将来我们就不会被折家害得全军覆没了。”
“但我们现在的确需要折家的帮助。”原野犹豫了片刻,对李虎说道,“总帅,以我看,你还是给折家写封信,请他们支援云内战场。”
“算了,没用的。”黄涉摇了摇手,“河东军此次出兵的
>>>点击查看《大宋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