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都是我杀的
“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能不能守住河北,而是汴京是否愿意守住河北。”
李纲这句话说到底了,不管是西北军也好,虎烈军也好,实力都还可以,两军联手,绝对可以挡住金军,甚至可以击败金军,但现在汴京的策略变了,不是主战,而是主和,皇帝把李纲和种师道赶出汴京,就是一个例证。
当初废帝赵恒就是在主战与主和之间摇摆,先是主和,然后主战,仗打败了又主和,导致朝廷一片混『乱』。赵楷在西北军和虎烈军的帮助下,很轻松地就夺取了皇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主和不得人心。如今赵楷的皇位还没有坐热,他又改弦易辙了,也要议和,甚至有意割让整个河北,和金国划河而治,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吗?
西北军现在对皇帝和朝廷非常有意见,而汉王李虎更是一肚子怨气。李虎和西北人好不容易把赵楷推上了皇位,结果他一转脸不认人了,把李虎和西北人踢到了一边,转而信任童贯和张邦昌这些人,其结果可想而知。
皇帝和朝廷既然要议和,那就没有决心打仗,而议和就不能激怒金人,那么在战场上自然就缩手缩脚,对前线将士也是百般挚肘,而挚肘的后果就是前线屡战屡败,而屡战屡败导致皇帝和朝廷更不信任军队,更加决心议和。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汴京势必要『乱』。
“汴京要『乱』?”宗泽虽然年纪很大,但一直都是做小官,连京官都没有做过,他对汴京的认识很浅薄,对朝堂上的复杂斗争也没有什么清晰概念,所以他很难相信,大宋到了这步险境了,汴京还会『乱』,还要自相残杀。
“汉王要造反?”宗泽下意识地认为,如果汴京要『乱』,那肯定和李虎有关系。
李纲和刘韐同时摇头。
这件事解释起来很复杂,皇帝、童贯和西北人之间的矛盾,主战和主和之间的矛盾,文臣和武将之间的矛盾,还有李虎居心叵测在一旁虎视眈眈……等等等等,总之汴京的事错综复杂,即使是李纲也无法说清楚,更无法预测接下来的形势如何发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汴京坚持议和,如果汴京继续挚肘西北军,不断地把西北军送上绝路,如果李虎迟迟不愿到河北战场,那么汴京肯定要『乱』,而且是大『乱』。
“你在汉王身边待了好几年,你应该了解他。”宗泽说道,“难道你就没有办法说服汉王,请他火速增援河北?只要河北的战打赢了,那么汴京议和的声音自然就小。汴京之所以坚持议和,很大原因也是因为我们的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如果击败了金军,收复了河北和幽燕,汴京还会议和吗?”
李纲苦笑。刘韐更是觉得荒唐,这位宗泽倒是耿直,耿直得近乎天真了。
把金军击败,虎烈军和西北军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虎烈军和西北军损失惨重,实力大损,汴京还能留下李虎?还能让西北人耀武扬威?今天这位皇帝是用非正常手段夺取了皇位,他不可能容忍李虎和西北人据此威胁国祚。李虎和西北人既然能把他扶上皇位,自然也能把别人扶上皇位,皇帝不可能不防备,当然是把他们杀了干净,以免后患无穷。但是,李虎和西北人既然敢冒着祸『乱』国祚的危险帮助赵楷夺取了皇统,当然会小心防范赵楷卸磨杀驴,他们绝不会白痴到自取败亡的地步。
汴京现在就是一盘死棋,必须要弃子,皇帝要弃子,李虎和西北人也要弃子,三方谁都不能退让,谁退谁死。
这话李纲和刘韐都不敢说。考虑良久,李纲决定叫刘韐跑一趟洛阳,设法说服李虎。指望李虎出兵河北显然不可能,但可以说服李虎尽快“弃子”,把汴京的事解决掉,然后上下齐心,和金军决一死战。这样拖下去,大家一起完蛋,相信李虎不愿意看到这种结局。
“这几个月,我在磁州、相州、卫州一带招抚了很多义军,大约有十万人马。”宗泽看到李纲、刘韐都是坚决的主战派,于是又提出了一个建议,“两位能不能奏请汴京,给这些义军将士调拨一些钱粮武器?”
李纲真的笑不出来了。宗老爷子,岳飞带着河北义军打了那么多的仗,但朝廷一概不认账,你就更不要想了。
二十七日,河北,大名府。
折可求、王稟、张思正、张灏等人匆忙赶到宣抚司拜见种师道。四员将帅意见一致,绝对不能分兵,分兵必败。
种师道阴沉着一张脸,坐在案几后面,一言不发。他能说什么?汴京打定主意要杀西北人,而西北人面对金军的攻击,只有硬着头皮冲上去。现在不能放弃姚古和五万将士,更不能放弃河北。虽然明知这是汴京的借刀杀人计,但除了把头伸进铡刀,还能怎么办?总不至于现在造反,调转马头杀进汴京吧?现在杀进汴京,把童贯、张邦昌一帮『奸』佞杀了,但姚古和五万将士也就完了,河北也就完了,甚至汴京都完了,而西北军将从此成为大宋的罪人,遗臭万年。
宁愿战死沙场,也不能丢弃国祚,更不能背负亡国的罪名遗臭万年。
“遵从陛下的圣旨。”种师道艰难地吐出
>>>点击查看《大宋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