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北上兰州
李虎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士’历来占据主导地位,是一个精英阶层,它控制权柄,统治农工商三大阶层,但在‘士’这个阶层里,同样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统治者里,又有权力的高低,比如文官和武人,大宋以文制武,那么武人的权力就受到了严重削弱和挚肘。”
“大宋一朝,文官占据绝对地位,我们眼里的大宋可谓国富民强,但突然就崩溃了,原因是什么?我觉得长孙康宁说得有道理,文官垄断了权柄,权柄失控了,然后贪污腐败横行无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政策多么正确,最终都会被腐败所摧毁。”
“权柄需要制衡,不是文官内部的制衡,也不是皇权和相权的制衡,而是代表不同利益的文官、武将和大地主大商贾之间的三方制衡,是在‘士’绝对垄断权柄下的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制衡。”
罗思南霍然顿悟。李虎已经下定决心,要把大地主大商贾拉进朝堂,形成三足鼎立的最高权力架构了。
“大地主大商贾不可能直接进入朝堂,那样就是官商一体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李虎笑道,“朝堂上只有文官和武将,大地主大商贾必须让代表自己利益的文官站在朝堂上,比如范直昌就是个例子。”
罗思南心领神会,连连点头,“我知道怎么做了。”
“未来几个月是变革实施的关键时期,尤其财经制度的变革措施,不但需要内行去实施,更需要打造一批精通财经的官员,为财经制度的长期持续变革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些基层官员可以大量征募地主商贾的子弟,十年二十年后,这帮人成长起来了,进入朝堂中枢了,那最高权力架构也就可以逐渐进入改革时期。”
“在这之前,像范直昌这样代表大地主大商贾利益的官员,必须有,但不能太多,以免让权力斗争激烈化。为了让大地主大商贾参政议政,骊山议政这个模式要一直继续下去,每隔三年召开一次,以确保财经制度的变革稳步推进。另外,把联合商会这个机构放在长安,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这是确保大地主大商贾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手段。”
夫妻两人挑烛夜谈,从财经制度谈到官制、兵制、取士、教育等诸多制度的改革。李虎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尚不成熟的想法,但他没有时间待在长安召集各方面的官员长期商讨,只能把这些事托付给罗思南。
今日的朝堂组成太过复杂,又恰逢大变革时期,而中土又陷入分裂急待统一,李虎分身乏术,在手下没有可以镇制各方独挑大梁的鼎柱人物的情况下,只有罗思南可以代替他主持国事,但罗思南是汉王王妃,律法上不具备主持国事的资格,这样一来,长安形势就更加危机重重了。
为此,李虎把楚逍遥调到了长安,把赢秦调到了洛阳,把方进和六千虎卫全部留在了京城,再加上王大忠的殿前和侍卫军,给了罗思南以雄厚的武力支持。
十四日,李虎特意挤出一点时间陪几位夫人和孩子聊天吃饭。
李明道再次提出追随李虎上战场,但这次夫人们一致反对。李虎本来还打算劝劝耶律明月,结果看到一家人异口同声坚决反对,他也只好放弃了。
耶律明月打算让李明道正式开始学业,在老师的问题上,她征询李虎的意见。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李明道的未来是什么,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成为中土之王,所以这老师的问题很重要,将来他的老师要辅佐他治国,肯定要成为朝中之重臣,因此不能随便,要从长远考虑。
李明道在太原的时候也有学习,老师是无颜,但无颜不会抛头『露』面,这次更是主动要求追随李虎去西北战场,所以这老师的事最好马上定下来,没有必要再拖下去。
李虎想了很久,第一个推荐了李清照。李清照和李虎关系亲密,又是当代名士,夫人们没有意见,李明道也愿意,但李清照和无颜一样,不会在朝堂上抛头『露』面。
李虎反复权衡,推荐了范直昌和长孙康宁。
这次夫人们不同意了,就连罗思南都觉得李虎给李明道选择的老师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必将影响朝政。
范直昌虽然是范仲淹的孙子,出身名门,但他是元佑党人的后代,而且在西夏待了很多年,另外他的财经制度改革策略代表了大地主大商贾的利益,是今日朝堂斗争的核心,更重要的是,他不能算是真正的虎烈人。
长孙康宁更不要说了,川蜀第一富豪,让他做李明道的老师,轰动是肯定的,但轰动背后将带来一系列的麻烦,会加剧长安各方权势之间的矛盾。
“这不是单独授学,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老师。”李虎笑道,“把虎烈人的孩子集中到一起,让孩子们都跟在三位老师后面学习。”
罗思南和耶律明月忐忑不安,觉得李虎这种做法不妥当,提出请董小丑、黄涉和柴云做孩子们的老师。
“这些人都非常忙,哪有时间授学?”李虎笑道,“真正有时间授学的也就是李先生。等到孩子们长大一点,还要到国子监、太学学习
>>>点击查看《大宋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