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但你我都是宋人,我们是一体的,都可用两个字表达:宋人。因此即便你我非同党,你的观点也是宋人的观点,你的学问也属于大宋。多学、多问,是身为宋人的责任。
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福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满朝朱紫衣,尽是读书人。这个时代不是‘不学无术’的时代,它不倡导‘打砸抢’,所以,这是个卖帽翁、仆佣都读书上进的时代。这个时代不禁止仆佣、卖帽翁成为学问大家,大家只要多读书,多学多问,不管你的出身与家世,天子赏识你,社会承认你,百姓尊重你。这是个我们的时代。
周礼还有一个特色:乡老治政。即:管理人民的权力在于民长,在于百姓自身。而官员是以庇护者的身份出现的,身为官员,百姓纳税养活了你,你必须保护好治下。尧舜禹,‘三代之治’说的就是这个。放在现在说,也就是为官一任,必须庇护辖下百姓,造福一方。这是你的责任,而你的权力是为实现‘责任’服务的——周代,西洋人把这称之为‘领主的义务’、我们称之为‘君子之德’……
大家都知道,在西园雅会上,表演的不光是宋人,还有倭人、越人、高丽人。常年的朝代轮回与战乱,让我们失去了原本属于我们的礼法,夫子说过:礼失,求诸于野。就是这个意思。夫子并不知道我们的礼法真的藏在别国,他说这话的意思是:别国的礼法也是礼法,别国的行为准则也是准则,当我们失去秩序时,我们应该看看四周,看看别国的规则是什么,而后向他们学习。
周礼体现的是秩序,礼法约束下的秩序,比如官员该干什么?百姓该干什么?臣子该怎么做以报答圣上?一句话:遵守礼法。或者说尊重规则,保障社会秩序——天下各国都是这么做的,虽然他们的规则并不称为周礼,我们观察一下他们的规则,总能找到好的一方面,去芜存精、去伪存真,总能寻找到真理。
所以,我们的胸怀要大一点,不仅要装下整个大宋,还要装下整个世界。学问,不懂就问,多学好问,我们询问的对象不仅包含大宋不同党派,还要包含蕃人,夷人,包含非洲、欧洲,包含整个世界,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连州府学的学生用雷鸣般的掌声欢送赵兴下台。
在赵兴这番讲话下,原先连州学谕,以及广南东路学谕方次彭准备的那些酸溜溜的、引经据典的开场白成了一堆废话。什么语言在这番讲演面前都苍白无力,那些学谕勉强上台,张嘴结舌的草草谈了几句,立刻告退。
因此,这次演讲的所有荣耀归于赵兴,他在这里提出了一种新的做学问主张,他盗用明代一个学派的语言谈“知行合一”,但实际内容却与明代“知行合一”派完全不同。
古代,学问大家开宗立派提出新的学说,都需要很高的名望以及一大堆享有盛誉的学者支持。赵兴这里悍悍然的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幸好在场的学谕们大都是“指射之地”的酸学究。他们没有学过系统辩论学,但赵兴挟刘挚苏轼之威,接着纪念至圣先师谈真儒,在贬官的频频点头中,那些学谕只感觉赵兴说话很严密,找不出逻辑漏洞,又看见刘挚点头频频,受这位前任丞相的威名震慑,一时之间,在场的人中有大半,对赵兴的学说心悦诚服。
虽然,也还有小部分人虽然尚有怀疑,但那种怀疑极其微弱……
这次演讲过后,赵兴尊师的影响像水波向四处扩散。当月,名僧参寥子派专使来惠州问候苏轼。著名僧人昙秀也来惠州探望。稍后,苏州定慧长老守钦也派遣其徒卓契顺,来到惠州向苏轼问安。再往后,全国各地来岭南探望苏轼的学子络绎不绝,除了苏轼外,这里还有大量过去的宰相,贤者,使得岭南一夜之间成了读书人中的圣地。
不久,陈慥陈季常亦想来惠州探望,被苏轼发书劝阻。此后,宋代第一神秘人物、唐宋八贤之一,潮州人吴复古又忽然出现惠州,陪伴苏轼多日。
但演讲过后,赵兴没有在连州停留过久,典礼一结束,他甚至没有跟学生们交流便起身告辞。他走的时候没有提刘挚的安置问题,等他走后连州官员有点难堪。幸好李之仪在场,他顺着赵兴的话题,装糊涂的将刘挚安置在书院做看门人兼发放廪米的守门吏,于是刘挚就这样安顿下来。他平常把守府学的大门,闲暇时分,来他府中请教学问的学生堵塞了书院的道路,而当地官员们对他的存在视而不见……
刘挚的待遇迅速在广南东路扩散开来,赵兴在连州谈了“尊师”,他虽然只字没有提到老师苏东坡,但惠州官员心领神会,马上,苏轼又被请回了合江楼居住,这个合江楼是惠州招待来往官吏的最高级别招待所。随后,各地也仿照苏轼与刘挚的安置法,将这些当世大儒都安排在府学附近,以便府学学生随时请益。
中国古文是一项很难掌握的学问,没有拼音注音,如果没人亲口教授,你看见字都不认识;又因为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的断句出现错误,意义全不相同。这些贬官在学问上要远远高于广东当地土生土长的读书人,有了他们指点,原本十数年后才诞生的“江西学派”提前诞生了。
>>>点击查看《宋时明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