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过早饭,唐饮就带着文生去海盐县城找陈县令办理户籍的问题。
陈县令和唐禹山很熟。陈县令在海盐已经三年,三年里,唐禹山没有少帮过他的忙,这次带着唐禹山的亲笔书信前来,估计办理户籍应该很顺利。
海盐县城不比杭州城,城墙矮了几个档次,就是几道土墙。城墙的防御作用很小,只是为了凸显是一座城而已!毕竟只是一座县城。城墙周围也不见商贾,比起杭州的繁华,简直差了太多。
走进城门,才能看到一排排的房屋,能过两辆马车的街道,才能看见集市。这样一个小县城,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唐饮直接带文生来到县衙,从后门递上拜帖。没多久,就有人来把两人请进县衙的后院。
县衙确实和普通民房不同,各种装饰都显得大气,建筑的木材也是很粗大很笔直的,很难找出一点瑕疵。院落不大,但是专供县令一家人住,算宽敞的了。加上前面办理公事的衙门,比唐家庄大了两倍。
文生和唐饮在客厅坐了一盏茶的功夫,就有一个带着官帽的中年人走了进来。身体微胖,官相十足。
两人站起身,唐饮恭敬地称呼道:“县令叔父!”
陈县令热情地说道:“是饮儿啊,什么时候到的?”
唐饮答道:“刚到。”
陈县令说道:“刚才在衙门处理事情,听说你们来了,我就匆匆结尾过来了。”
“给叔父添麻烦了。”唐饮客气地说道,“这次饮儿来是有事球舒服您。”
“但说无妨。”
“这位是我在杭州城结识的兄长,诗词歌赋都是他的长处。他想参加科举考试,很可惜没有户籍,没法报名。”
陈县令看了看文生,问道:“没有户籍,那你是哪里人士?”
文生抱拳行礼,恭敬地说道:“学生祖籍杭州人士,居住在西湖旁。只因祖上多次搬家去海岛居住,已经查不出户籍。找了很多以前的户籍资料,也查不出我父亲的户籍,所以着实难办。”
陈县令仔细看了看文生,但见眼前这人白白嫩嫩的,身材、相貌挺像南方人,就说道:“你挺像南方人,只是要入户籍,又找不到你的亲戚、家属等底细,记录人是要负责的。”
文生再次作揖,说道:“还望县令大人帮我!”
唐饮马上从怀中摸出唐禹山的书信,递给陈县令,说道:“叔父,这是我父亲给你的信。”
陈县令打开书信看了起来。看完后,对着两人说道:“禹山兄叫我务必帮忙,这事也不难,你们先去县丞杜大人那里办理,到时候我签字盖印就行。”
文生再次行礼,说道:“多谢大人!”
陈县令说道:“听禹山兄说,长山的文采出众?”
唐饮答道:“确实如此,在杭州时,他的诗已经传遍了全城。”
陈县令问道:“你是说杭州城新出的才子文老板就是长山!”
唐饮答道:“正是!”
陈县令惊讶地站起身,兴奋地望着文生,问道:“《竹石》一诗就是你写的?”
文生答道:“在下拙劣的诗,不足挂齿。”
陈县令一拍手,说道:“太好了,我县竟然有如此才子,真是我的幸运啊。你们户籍的事,一定要办理好。长山,你就在我们县考试吧,以后,我们县就有机会出一个殿试的状元郎!”
文生说道:“多谢大人抬爱!晚辈一定努力。”
陈县令客气地说道:“别这么生分了,你和饮儿是朋友,也叫我叔父吧。”
既然陈县令都这么说了,文生也就叫道:“叔父在上,请受文生一拜!”文生进行了一个四十五度的鞠躬。
陈县令大笑道:“好好好,长山,你和饮儿就在这里吃中午饭吧,我们顺便还可以聊聊诗词,聊聊考试。等吃过午饭,你们再去找县丞杜大人。如何?”
文生和唐饮对视一下,唐饮点头同意,文生就说道:“那就多谢叔父大人了。”
陈县令招呼两人坐下,对着旁边的仆人说道:“上好茶!”
三人品茶谈诗,最后谈到考试上。
陈县令说道:“长山的户籍问题,我只能最终审核签字,其它的证明材料之类,还要找杜大人咨询。假如杜大人需要什么东西,你们就极力配合吧。反正,还有八天才开始考试,也不用着急。”
文生问道:“我久居海岛,不知这县试需要考什么科目?”
陈县令说道:“这次县试,我给他们说的是只考两科,考试两天。第一科考四书五经,全是识记的内容,只要能全背下来,就可以考高分。第二科是作诗词。第一科五十分,第二科五十分,两科相加为最后得分。”
文生明白了,这就是考两科,第一科是死知识,第二科是写作,只是这写作是写诗词而已。
文生答道:“晚辈明白了。”
陈县令又说道:“只是这考试非常严格,任何人不得作弊。出题的先生们在五天前就已经进
>>>点击查看《文本是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