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言情小说 > 长嫡 > 长嫡目录 > 章节目录 第三十七章 腊祭(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长嫡 章节目录 第三十七章 腊祭(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碧箩看傅明华皱眉沉思,神情镇静,不由端了一蛊烧成南瓜形的净白细瓷上来,那盖子也仿着烧成了南瓜蒂儿的样式,她抓着盖子一揭开,香味儿便扑鼻而来,热气将傅明华一熏,便将她熏回了神。

    这南瓜瓷蛊摆在荷叶形的盘子上,这些出自江西御窖的物件儿样样精美,江西御窖烧制的东西大部份供了宫中,普通人是买都买不到的。

    但是这旁人看来稀罕的东西,谢家每年都会送不少前来,傅明华就是一天摔几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摔不完的。

    那羹汤以小米煲足了火候,里面药材与食物的味道完美的融合,每一口都是鲜香无比,调养着傅明华的身体。

    她暂且不想心里的事儿,反正此时也没个头绪。

    直到晚上就寝之前,傅明华再次将自己目前所知的情况在脑海中分列安排,一旁值夜的碧云正铺着被子,看她靠在床边,拿了本书心不在焉的,不由打了个哈欠:

    “夜深了,娘子还不睡?”

    傅明华摇了摇头,她总觉得自己要摸到边儿了,可是却偏偏又一时间想不起来。

    “还是早些歇息,别伤了眼,倒补不回来。”碧云的话在她耳边响起,却没被傅明华听进耳中。

    她想到阴氏,如今朝廷虽然不管制兵器,但是阴家势力太大,朝廷莫非就不忌惮?她又想起曾经的阴家,那时的阴家还并不是偏居淮南一角而已。而是居于南阳之中,直到后期被朝廷打压,子孙死的死。走的走,诺大一个家族被迫迁居于淮南才算是消停。

    仔细回想起来,这阴家便如同冬日枯死的野草,只要留了根还在,随着朝代更迭交替,旧朝一倒,阴家趁机崛起。以大量武器、盔甲资助朝廷,所以每当新朝建立之时,总是阴家名声权势达到极点的时候。一旦到了朝代中间,阴氏太过显赫,再次遭到打压,周而复始。

    阴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就如当初前陈朝杨氏。逐鹿天下之时靠阴家大力支助,开国皇帝孝宣帝当权之时,阴氏权势达到巅峰,可惜好景不长,直到前陈孝烈帝时,遭到孝烈帝打压,直至陈朝后期,朝廷**。天子政权旁落,对于世族无力管束。阴氏才得以苟延残喘。

    陈朝末期,阴氏休养生息,直到助先帝崛起,阴氏助先帝一臂之力,才在大唐初立之后,阴氏一脉再现辉煌。

    仔细回想起来,从阴氏的起源、发达到没落,阴氏经历过数次劫难却不死,但是阴氏族人对于这种大起大落的情况,肯定万分厌倦。

    傅明华想起了嫁进傅家的谢氏,那时都当谢家愿意将女儿嫁入傅家,定是因为看中傅家世袭罔替。

    可是傅明华心里清楚得很,谢家子弟只是不入仕,不愿涉足这泥潭。

    对于看过朝代更迭,许多世家分崩离析的情景,在许多人眼中恐怕会富贵百年的傅家并不见得能被谢氏看在眼中。

    毕竟谢氏的起源远比如今的傅家要丰厚得多,更何况婚后谢氏对于傅其弦的鄙夷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

    她不愿在傅其弦面前伏低作小,看不起他,傅其弦在谢氏眼中,恐怕连粒尘埃也不如的。

    但就是这样的情况,高傲的谢氏却甘愿嫁给傅其弦,并为他生育儿女。

    傅明华握紧了手里的书本,嘴角逐渐勾起。

    谢家隐藏得可真够深的。

    阴氏一脉与其余三家同气连枝,阴氏的衰败也从侧面证明了四家的情景。

    若是将阴氏的起落比喻为气运的好坏,恐怕四家动作频频,就是因为气运衰败,也就是说,阴家恐怕又要陷入新的一轮遭到皇帝打压的日子。

    盛极必衰,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先帝刚薨世没有几年,若此时动阴家,便如卸磨杀驴。

    天丰帝此时按兵不动,不是为了给阴氏喘息之机,更有可能是将阴氏当成猪养,待到百年以后,由燕氏后人再将阴氏打压一番。

    已经在陈朝吃过亏的阴氏,必定不甘于被皇族如此算计。

    天下乌鸦一般黑,皇族若是迟早会对世家动手,那么世家便必定会想法子自保的。

    所以很少将女儿外嫁的谢家,将谢氏嫁入长乐侯府,将崔贵妃送进皇城。

    傅明华将手里的书本一扔,撩了自己一把养得水滑的头发,躺了下去。

    碧云不知她心里所想,将她扔到一旁的书捡了起来,又为她掖了掖被子,撩起的幔子被放了下来,床榻顶上垂下来的一层小小珠坠因为碧云刚刚垂幔子的动作轻轻晃荡。

    自己猜想的正不正确,只要谢利贞一来,便会知道。

    只是谢利贞没来之前,腊月十三正是皇上领百官祭宗庙的日子。

    提前三天傅侯爷便已经焚香沐浴,并在十三日当天,由皇上亲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辅林李大人拟旨,废除谥号,追先帝为高祖,并改年号天丰为嘉安,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先帝定国之时立年号‘永昌’,永昌四年时,经由朝臣复议,认为此年号并不吉利,昌字有二
>>>点击查看《长嫡》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