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辖:
禁卫第七旅长:张一叶上校
禁卫第八旅长:[徐邦道]上校
禁卫第九旅长:杜灼林上校
禁卫第四师师长:[左宝贵]少将
下辖:
禁卫第十旅旅长:顾英扬上校
禁卫第十一旅旅长:肖如海上校
禁卫第十二旅旅长:[王德标]上校
禁卫第五师师长:张遥前准将(兼)
(三)发展:
至1894年末共编成五师三旅,计十六万二千人。
二.国防军:
(一)编制
帝国陆军常备步兵师的战斗力稍逊于禁卫师,其师直属队中没有骑兵团,炮兵团为四营制,配备75毫米山炮36门,75毫米野炮18门。旅属炮兵营则装备57毫米山炮27门,团属炮兵连和机炮连均装备37毫米十管格林机关炮,每连各三门。全师26536人,共配备毛瑟步枪11730枝,曼利夏狙击步枪557枝,机枪99挺,57毫米山炮81门,37毫米十管格林机关炮66门,75毫米山炮36门,75毫米野炮18门。
注:开战前陆军常备军中最精锐的步兵第1师的重装备达标率还不到80%,而其他师旅的重装备平均达标率不足35%,第2、第3步兵师完全没有配备机枪和多管速射机关炮,第3师的全部炮兵装备不过是27门57毫米炮和16门75毫米炮。
(二)主要军官:
骑兵第一旅旅长:海啸天上校
骑兵第二旅旅长:赵飞雪上校
步兵第一师师长:邓简少将
步兵第二师师长:[刘永福]少将
步兵第三师师长:[卫汝贵]少将
步兵第四师师长:[徐骧]少将
(三)发展:
至1894年末共编成四个步兵师、两个骑兵旅,计十一万五千人
三.改良军:
由湘军以及各地练军、防军改编而来,500人为一营,分马、步、炮营,十营为一军,若干军为一兵团,主要用于地方守备和边境防御。武器装备各地不尽相同,湘军改编的第十兵团装备水平较高,其他地方的改良军基本上以旧式步枪、山炮以至鸟枪、抬枪为主。主要部队番号及实力如下:
第十兵团:由湘军主力组成,辖八十五个步营,十五个骑营,十个炮营,共五万五千人,驻两江、两湖地区。后整编成为步兵第五、六、七师。
第二十兵团:由两广地区练防军组成,辖七十个步营,五个骑营,五个炮营,共四万人,驻防两广。后部分整编成步兵第十三师、独立步兵七十三、七十四旅。
第三十兵团:由四川、云贵地区练防军组成,辖七十五个步营,十个骑营,五个炮营,共四万五千人,驻防四川、云贵并负责支援西藏。后整编成步兵十一、十二师及独立步兵七十七旅。
第四十兵团:由陕西、甘肃、新疆等西北地区练防军和地方武装组成,辖六十个步营、二十七个骑营,三个炮营,共四万五千人,驻防西北地区。后整编为步兵第十七师、独立步兵七十六旅、独立骑兵第四、五旅。
第五十兵团:主要由原八旗军和蒙古地方军整合而成,辖四十个步营、三十八个骑营、两个炮营,共四万人,驻防蒙古、东北地区。后整编为独立骑兵第一、二、三旅,独立步兵七十八旅等。
共五个兵团,二十二万五千人,1894年逐步整编成国防军或被撤编。
少数残余的八旗和绿营部队尚在改良或裁撤中。
至中日开战前,全国旧式军队总员额约为35万人。
四.预备军。
1891年开始,随着禁卫军和国防军的相继组建,以及准普遍义务兵役制的开展,预备军的组建被提上日程。1891年10月,在训练处的努力下,组建了以直隶省预备兵为基干的禁卫第一补充预备师,其功能主要是在平时训练预备军,战时为常备军输送成编制或单个预备人员以补充损失,平时的常备人员不到五百名,战时可在一周内动员三万预备兵送往前线。
1894年4月,禁卫第一补充预备军组建,辖三个补充预备师,可在一周内动员十万预备军补充前线损失。
1894年5月,又组建了国防第四战斗预备师,该师除500名骨干外,全部士兵均为预备役人员,战时经一个月的组训后即可投入战场。后改为国防军步兵第四师。
至1894年末,共组建禁卫补充预备师三个,国防补充预备师两个,国防战斗预备师一个,可在一月内动员十八万预备军。
注:有[ ]号者为历史人物
附录四:光兴年间帝国五大军工巨头
汉阳兵工集团公司(汉阳):1891年成立,主要生产各种轻武器。后隶属汉冶萍集团,成为包括轻重机关枪、机关炮、迫击炮在内的各种轻兵器及弹药的主要生产企业。
金陵
>>>点击查看《铁血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