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月,冬季的第一场雪也下过了,学生们都放了寒假,春节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这是一间由原本的储藏室稍加改建后得来的地下室,此时此刻则又变成了炼丹房。
一个硕大的三足鼎立在正中央的位置上,三条从墙壁上引出来的金属管子从三个方向对着大鼎呼呼的喷吐着烈焰,散发着高温的蓝色火焰将整个鼎身都包裹了进去。浓烈的药香凝结成氤氲雾气从鼎内散发出来,但却总在鼎身三尺内翻滚,从不外泄,一吞一吐像是大鼎本身在呼吸一般。
围绕着鼎身,比鼎盖稍高一些的地方,有六块玉牌凌空漂浮,缓缓旋转,构成了一个太极图案。在图案中心有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大量的天地灵气被强行汇聚过来,随之形成一道酒盅粗细的银色光柱,垂直投射到鼎内。
赵武坐在离大鼎不远处的沙发上,密切的关注着鼎内的变化,时不时的还会打出几手灵诀,催动玉牌旋转的更快一些。
如此过了盏茶的功夫,大鼎内突然传来一阵异样的波动,隐隐还有悦耳的声响传出。赵武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变化,不过还是不敢怠慢,先是连忙起身扳动身边的一个阀门,将三条火龙熄灭,然后迅速的打出一手手带着寒意的法决,将一股股本质冰凉的灵气轰击到大鼎上,鼎内的温度开始迅速下降。而在这个过程中,玉牌构成的太极图案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旋转起来,强行引来的天地灵气多了一倍都不止。同时,围拢在鼎身三尺内的雾气也全数回涌进了鼎内。
“叮~~叮~~叮~~~”
随着赵武的一系列操作,大鼎内的一声声脆响变得越来越激烈,最终就像暴雨降临一般连成一片。
等到声音完全停止,赵武挥手收起玉牌,上前打开鼎盖。立时,一股让人精神振奋的清香扑面而来。。。。。。鼎内密密麻麻的全都是一粒粒豌豆大小,有着温润色泽的灵丹。
拿出一个镶嵌着玉石,隐隐有灵气波动的木匣,将丹药收起来。再清空鼎内残漏的稍许药渣,然后重新放入各种药材,盖上鼎盖,祭出玉牌,开启火焰。。。。。。新的一炉丹药又开始炼制了。
类似的过程,每隔十二个小时就要重复一次,赵武已经如此这般干了将近两个月了。
他炼制的是“上清决”中记载的初级丹药“养生丹”,是固本培元类丹药的一种。对体弱多病,精神衰弱者有奇效。长期服用还能改善体质,延年益寿。用来当作保健品,绝对要比那什么脑黄金之类的强百倍。
刚开始,赵武在炼制丹药时,还老老实实的按照玉瞳简中的记载,使用自己的真元来催动丹炉进行炼制。那样炼出来的丹药的确高品质,每一粒都药效非凡。但仅仅就炼制了那么一炉,他就知道这条路行不通。。。。。。整整六个小时,消耗了他一半真元,最终却只练出了不足百粒丹药。按照这个效率来计算,刨去恢复功力所必须的时间,他就是不吃不喝,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每日的产量顶天也就二百多,不到三百粒的样子。更何况这种“理想”状态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这根本就是“实验室”水平,完全无法“商业化”应用。
尤其这个时候,赵一已经拿着丹药样品在省城弄出了一定的名堂,尤其是通过“层层上供”,进入了政府高官们的圈子后,需求量开始翻着番的上涨。
一般人买不到丹药,还能用产量不足应付一下,可那些政府官员,即便是他们一分钱不出,你也得必须保证他们的用量。
如此一来,产量不足就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起初,在灵丹产量就那么多的情况下,赵武是通过往里面掺玉米面,以稀释药量的方法来提高供应量的。但这只能是治标,于根本没有太大的改善。
也是被逼急了,赵武在仔细分析了丹药的炼制过程后,发现限制丹药炼制的最大瓶颈其实就是自己的功力不够,无法催动太大的丹炉一次炼制更多的丹药,也无法长时间的保持供应不断。。。。。。这一点,在达到结丹期以前是不可能有太大的进步了。
但随即他就又发现真元绝大部分其实都消耗在了为丹炉加热上,真正用于控制炼丹过程的则少之又少。这不由得让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炼丹为什么非得用真元来加热呢?
想到这些炼丹术都是从古时候传下来的,那时的科技水平不发达,人们使用的热源基本上就是烧木头,温度不高!远远比不上修真者用真元激发出来的高热。在金属冶炼上,炼出来的是铁还是钢,温度是一个关键。那么在丹药上会不会也是同样的问题呢?
记得在神话传说中,也有修真者利用地火炼丹制器的内容。地火是什么?不过就是高温熔岩而已。既然能用它来做替代品,那么用其它能够达到同样温度的热源是不是也能行呢?
想到就做。于是,赵武很快就改造了地下室,接通了天然气管道,准备用这种燃烧时能产生1970度,最高能达到2800度高温的热源代替自己的真元来持续加热。
接下来
>>>点击查看《鬼神传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