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掘进机搅碎了隧道南端最后一块挡路的岩石,眼前豁然开朗。天籁『小说
月球北极的地形十分复杂,通过卫星图像可以看到,一号坑正南方向是一片但平整的谷地,谷地左边是个规模不下于一号坑的环形山,右边则是个三环套月式的环形山群,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势复杂到极点。
此时的一号坑在北都的官方文件里已经正式改名北月洲,一个非常中式的名字,正南方的小平原命名为洲南平源,就连北月洲基地这个临时代号也改成了北月洲基地,还计划在将来某个合适的时间改为北月市,不过暂时还没正式对外公布。
从空中看,洲南平原又窄又长,应该叫洲南峡谷才比较确切。但是身在其中,洲南平原一马平川,也就是月表能见度高,才能隐约看到夹在平原两侧的山峰。
一号坑的底面高度略低于环形山正南方的平原,制定工程计划的时候,设计师有意将隧道南出口的位置提高了一点,避免南出口位置过低。
隧道口与平原的高差不过十多米,此时掘进机与洲南平原只隔着一段缓坡,越过长度不过五六十米的崎岖坡地,下面就是一片平原,
掘进机打通南出口,却没有撤回隧道,而是压低钻头继续向前行驶,将缓坡上高低不平的岩石全部搅碎,一直开到山脚才停下钻头,拐到一旁待命。
两台高度接近四米,宽度不下五米,车长差不多有十米的履带式月球车开出隧道,承载全车重量的履带压碎一路风化岩,慢慢行至山外平原之上。
这两台大型月球车是机械组倾力打造的月面交通工具,虽然行驶度一般,但续航里程过三千公里,满载情况下,可以装载五位航天员远离基地,独自执行半个月的勘探任务。
这两台月球车的任务是探矿,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一号坑附近的浅层矿产分布。
月球车的引擎算不上先进,只能说是普通水平,在地球上的续航力有五百公里都是烧了高香,可月球上的引力低,燃料消耗也少,通过合适的设计,工程人员成功地将月球车续航力大幅度提升。
接着又开出来几辆小了整整一大圈的工程车,还有七八辆车厢宽大的卡车,它们开进平原之后,用挖斗收集月壤,卡车装满月壤之后马上开回隧道,直接开进工业区的分离车间。
说到月球上的资源,最出名的肯定是氦3,这东西在地球上的储量最多只有5oo公斤,可在月球上,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储量约7o公斤!
分离车间主要用来分离月壤中的氦3,虽说人类直到目前为止仍未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无法将氦用于聚变电,但是氦3配上从冰湖重水中提取的重氢,完全可以用于核武器的生产。
每从月壤中提取一吨氦3,还能得到六千多吨氢、一千六百多吨碳和七十多吨氮,另外还能得到数量不等的铁、钛、钙、镁、锌、铈、铼等金属。
其中金属铈必须通过人工合成获得,在地球上从来没现过天然铈的存在。
就连占月壤一半儿左右的二氧化硅,也可以用来制造玻璃,提取个硅单质什么的。
月壤成分多样,提取技术复杂,但是提取氦3本来就需要对月壤进行必要的处理,得到的其他资源不过是进一步精加工后的副产品,分摊提取成本之后,提取成本并不昂贵,若是利用规模效应,必定还能进一步压低价格,不敢说压到白菜价,起码不会比地球制造贵到哪儿去,稀缺资源的制造成本还要低于地球价。
虽然眼下北月洲基地的提炼工业还不成规模,却是个极好的开始,在后世史书的记载之中,隧道贯通代表着北月洲基地从以建设基地为中心,转为以工业生产为中心,是初代月球基地建设的转折点,在人类的航天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不过身在其中,叶涵和所有航天人一样,都没意识到隧道贯通的重大意义。
提炼月壤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个时候,制约北月洲基地展的主要因素已经不再是农业区的粮食产量,而是工业区的材料产量,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高品位矿床,提高北月洲基地的钢铁产量,特别是低温合金产量,为扩大基地的工业产能奠定基础。
为了尽快找到适合开采的矿山,除先期派出的两台探矿车外,北月洲基地又集中资源制造出三台探矿车,分头前往各个方向执行勘探任务。
探矿车并不是盲目搜索,而是根据卫星遥测的结果定点勘探。
北月洲基地派出的勘探队,是人类有史以来对月球的第一次大规模勘探,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基地下一步的展计划。
探矿车的行动压根儿瞒不住卫星监测系统,探矿车刚刚开进月南平原,美国人的卫星就现了这一情况。
北月洲基地建设进度比国际基地快是众所周知的事,提前展开勘探行动早在美国佬的预料之中,华盛顿并未就此事表任何意见。
但是没过几天,美国佬就坐不住了,因为他们现中方的探矿车行动度异常的快,而且每勘探一个位置,都会在最明显的位置留下国
>>>点击查看《甲壳狂潮》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