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如果想要克服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发一款全新的坦克出来!”在蚩尤公司内,一名穿着工作服的中年工程师,拿着一摞自己用下班时间测算出来的报告,对会议室内一大群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开口说道。
他说出这段话的时候非常突然,让会场内还在争论不休,为了前线提出的“歼击坦克”的设计方案争论不休的一大群资深设计师们,全部都停止了没完没了的争论,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他这个论资排辈在会议室内只能敬坐末席的工程师助理。
“在1号坦克的底盘上修修剪剪,是永远形成不了突破的!毕竟1号坦克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就设计出来的,它不可能一直满足前线需求,至少它在预留的改进空间上,表现就非常糟糕。”张世扬作为工程师助理,一直参与有关1号坦克的改进工作,可是越是深入的研究这种坦克的改进,他就越对这种坦克没有什么好感。
从正面的角度来分析,1号坦克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各种技术,直接跳过了乱七八糟的外形,进入到了单旋转炮塔时代。并且在内部装备了辅助电机,使用大功率无线电,让坦克集群作战成为了可能。
可是这也让1号坦克的内部空间非常狭小——虽然经过改进,使用更大的炮塔最终塞进了4名车组成员,可是依旧无法改变1号坦克潜力有限的事实。
悬挂系统设计之初是从拖拉机上改进而来的,车体大小也决定了它无法安装更大更凶猛的火炮……一系列的问题让1号坦克很快就走到了发展的尽头,设计师们修修改改最终也只能让1号车的底盘越来越丑。
1号自行火炮的重心太过靠前,越野机动性能只有1号坦克的一半。它让炮兵满意的地方在于可以随时停下来开火,并且省去了架设火炮的麻烦,可是论起它糟糕的悬挂,还有车尾发动机给成员带来的不便,也确实让刚刚拿到新式武器的炮兵们有些恼火。
另外,加装了75毫米口径支援火炮的1号支援型也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前线士兵们拿到样车之后,4个人在低矮固定的战斗室内挤在一起,颇有一种互相揩油的喜感。拥挤的空间甚至都影响到了弹药储备数量,实在是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所以张世扬在被改造方面提升空间有限的1号坦克底盘折磨了整整2个月之后,终于下定决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知道有可能会因为这个草率的决定,自己会丢失掉现在这个体面的工作,可是他依旧还是决定应该这么做,因为他不想再用1号那个破烂底盘,去缝缝补补了。
出人意料的是,在场的一群工程师们并没有就这个大胆的想法发表什么过于愤怒的批判,大家显然也都被1号坦克性能与军方要求之间的差距折磨疯了,一时间所有人都在思考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忽略了提出这个方案的张世扬,在身份地位以及经验上的不足。
“军方是什么时候提出的要求,只能用1号坦克底盘做修改的?”一名年长的总工程师侧过头来,问身边一位特别配给他的助手道:“把军队那边的研制要求,还有相关的报告都找出来,认真核对一下。”
听到这位老工程师这么说,大家突然有一种姜还是老的辣的感觉:在被折磨了这么长时间之后,所有人都有了一种规避困难的想法。只是上边人不明言,下面的人都不敢擅自做主罢了,至于规避困难的方法,这位老工程师第一个选择的突破口,是在硬性要求上找寻突破口。
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种武器的研制,都是在军方需求和企业研制能力之间进行取舍和平衡的过程。最终得到的装备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妥协一部分性能,互相迁就而成的产物。因为军方需求往往好高骛远,实际研发能力大多数时候又非常有限——这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之后这位老工程师才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发言的张世扬,缓声略微警告了一句:“我们没有提出另行设计的建议,是因为做事不能遇到困难就立刻放弃。这是设计师工程师们在搞科研项目时候的大忌,年轻人应该踏实一些为好,明白了么?”
张世扬一愣,这句话与其说是斥责警告,不如说是一种关爱和保护,有了这位权威工程师的这么一句提点,他贸然发言的事情,就被定了性质,无法被其他人深究了。于是他赶紧站起身来,对着那位德高望重的总工程师鞠躬感谢道:“学生感谢老师的教诲。”
看见张世扬如此“上道”,老工程师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对方坐下。然后一群技术专家们就等着,等那群助手在有关军方的研发申请还有相关文件里,能不能找出来有用的东西了。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最终几个助手们抬起了头来,有些哭笑不得的摇了摇自己的脑袋,回报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跟着哭笑不得的答案:“军方没有必须使用1号坦克底盘这方面的硬性要求,最初决定使用1号坦克底盘,是因为前线急着等武器装备,我们内部为了简化设计,内定的折中方案。”
“哈!搞了半天,原来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为首的这位老工程师突然笑了一下,然后打消了在座所有人的尴
>>>点击查看《我们的世界大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