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应了张震的话,没过几天朝廷的旨意就下来了。
满清此时军情紧急,前线统帅乏人,朝廷只能令向荣暂署湖北提督,并授为钦差大臣,专办军务,所有军营文武,统归节制。
向荣于屡获重咎之后膺此重任,使他对皇上感激涕零。
在此之前,他在历任钦差大臣统辖之下与太平军作战,总感事权不专,不能遂行他的意志,发挥他的作用,如今钦差大臣关防在握,顿时准备振作精神大干一番。
这时又想到了张震之前的话,竟然灵验,张震一来自己这里,自己立刻平步青云,当时就感到了张震只怕是自己的福将,只怕对自己将来大有好处。
这么一想,对待张震更是另眼相看。
那宣读圣旨的官员给向荣道了喜,眼见向荣身边带着一个看起来未满二十的青年,好奇之下问了一句,一听这人居然就是张震:
“原来这位就是少年英雄张震?哎呀,我还只当你已经在武昌殉国了,不想却到了向军门处!”
张震心里大是惭愧,胡『乱』编了一番,那官员频频点头,说道:
“常抚台和双军门已经在联名折子里表彰了你的功勋,我可很久没见圣上那么高兴过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亲口说出了‘古来英雄出年少’。
发匪林凤祥凶名久著,伪翼王石达开更是朝廷之患,不想在你的手下,一个个都成了败将......”
张震差点喷了出来,自己什么时候打败过石达开了?
打败段天养倒是真的,可人家不过是石达开部下的部下,要真论起来,当真和石达开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那常大淳和双福折子上也不知道是怎么写的,居然吹了这么一个大牛。
想来也是,吹捧张震,可不就等于吹捧自己,往自己脸上贴了一个老大的金?
那官员哪里知道张震心里在想什么,只顾着兴致勃勃地说道:
“皇上知道你有一面战旗,上面写着‘剿灭太平军,生擒洪秀全’,不禁龙颜大喜,连声说道若是我大清将领人人像你这样,又何愁发匪不灭?
尤其是在皇上知道你是文和公的后人之后,心里更是高兴,一直在那说果然是忠良之后,有什么样的祖宗就有什么样的子孙......”
文和公?文和公是谁?老子什么时候成了文和公的后人了??
那官员越说越是高兴,好像张震和他是亲眷一样:“皇上特别破例提拔你为千户,除此之外再赏黄马褂一件!”
说着面『色』一正:“张震接旨!”
接了圣旨,张震站了起来谢过,自己现在就是千户大人了?还捞了件黄马褂穿穿?这个时候的黄马褂,可比以后值钱多了。
这种黄马褂又称“武功褂子”,得赏者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著,意义上才属于一般人平时所说的“赐穿黄马褂”。
这种赏赐一直到了道光以后才开始出现,到了太平天国起事之后,便被赏赐于对太平军作战有功的前线将领。
不错,不错,看来自己以前努力没有白费,好歹现在是个五品官员了,身上再披了这么件褂子,走了出去也算有些颜面。
送走了钦差大人,向荣高兴异常,现在自己也是钦差大人了,一应军营文武,统归自己节制,平生所学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和张震说话的时候愈发亲热,连着在那说着张震是自己的“福将”,连着张震听多了,也当自己是个有福之人。
说了一会,很快把话题抓到了对太平军的作战之上。
向荣新任要职,自然一心想着要在上任之后打一场漂亮的胜仗给皇上和满朝文武看看自己这官可不是白白得来的。
武昌虽然攻破,向荣的援军却没有走,还有数万人屯于城外,并且占领了城外的高地,每天向城内张望,随时寻找收复武昌机会。
负责太平天国一应军事的杨秀清深知向荣难缠,派石达开出城驻扎,构建外围屏障,以保卫天王安全。
石达开在武昌城外构筑土墙壁,搭建炮台,防范严密,看起来并没有多少可趁之机。
向荣带着副帅和春、张震一干人来到高地,眼见武昌如此布阵,城外驻防的又是他最为忌惮的对手石达开,一时之间,也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回顾身边将官人人无语,目光投到张震身上,张震知道这是自己表现机会,硬着头皮说道:
“发匪正面有土墙阻挡,又有炮火的威胁,难以前进。可兵分三路,一路人马绕过发匪火力,从后掩杀,迫使石达开率部冲出土城,攻击我部。
次一路则趁机攻击土城,使石达开前后难以相顾,最后一路可由军门亲自率领,以对发匪石达开进行总攻!”
向荣听的频频点头,张震直想告诉向荣,就算自己不说这些话,你老自己到了后来了不也是这么打的?
“从后掩杀一路最是困难,也是最为关键。”向荣本是久在军中的人,此时正『色』说道:“有哪一位愿意带兵,从后掩杀发匪以助功成
>>>点击查看《大独裁者报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