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日。不同寻常的日
东方已经浮上鱼肚白。几颗疏散的星星还停留在空中舍不得离去。灰暗苍穹之下。一望无际的森林正顶着点点雪白。融化中的雪水一滴一滴地敲打着地面。为这个寂静的森林增添了一种自然的乐音。
清脆的鸟鸣声。回响在森林间。
一阵火辣的刺痛从手上传来。孙汝奎一个机灵马上坐了起来。燃香头已经快烧尽了。从睡梦中拉了出来。孙汝奎缓缓坐了起来。浑身上下冰寒刺骨。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们一直没敢点火。即便是那些个小巧的酒精灯。他们也没用。
“弟兄们。起来了。该走了。”孙汝奎背起自己的背袋。一对滑雪板斜插在其中。
他们一组人下了山跑了不到五里路就被清军现了。为了减轻自己的罪名。守护山下的五千骑兵疯了似的紧追不舍。无奈之下。孙汝奎等人只好收起滑雪板上了不远处的燕山。
“嘣”。黄麻手中握着一块条形物体狠狠地击撞在一颗松树上。脸上充满了无奈。长条断裂还出了一声脆响。“啪啪”一连砸了六七下。长条已经变成五段小条了。黄麻细心的将五段断条藏进贴身处。
这长条就是他们的干粮。面粉、肉末、鸡蛋混合做成如果滚开一碗水。敲断半截放进去。不多时就是一万香喷喷、稠糊糊的咸粥。足够他们一个成年战士填饱肚子的了。要是干吃。那也是脆脆的。正是合口。可现在是冬天。滴水成冰也不为过。馒头放上一夜都能硬地砸死狗。更何况这本身就“压缩”制成的干粮了。但是准备的炒面逃亡的这两天来已经被他们吃完了。现在只能用牙磨这个了。
昨晚睡觉前。孙汝奎就安排了下去。放一根干粮捂在心头。暖一暖。也好明个吃着容易一点。可这黄麻睡觉时不老实。翻了个身。干粮自然没捂紧。落到了雪地里。现在硬度堪比石头。没见那松树都磕破皮了吗!
此时远处隐隐一个枯枝断裂的声音引起了孙汝奎的警惕。掏出望远镜一看。树影匆匆之中。他还是看到了三十多个小黑点。正往这边*来。
“真是阴魂不散呐。就不能让大爷舒服一下么?”心中有气的黄麻破口骂道。“孙队。多少人?少了的话。就干他娘的一次!”见孙汝奎地架势。队员们马上就知道这是追兵来了。
“少多了。看到的有三十几个。算上没看到的也就百十人。比昨个少了一半。怕是有分兵了。”孙汝奎收起了望远镜。喝道:“弟兄们。走麻半块干粮。抓了几把酥雪塞往嘴里。众人便匆匆地上路
活下去。这是孙汝奎等人最坚定的信念。这份信念给了他们强劲地动力。燕山的海拔虽然不高。可它属于褶皱断块山。山路高差难行。特别是冬季。大雪封山。道路被冰雪覆盖。更是溜滑。
可孙汝奎不敢下山。因为他知道山下有无数的满清骑兵在昼夜不间断的巡策。他们这十名从雾灵山上滑下来的匪军已经成了满清非杀不可地大逆。孙汝奎相信。只要自己等人落进了满清手中。一刀砍头已经是痛快的了。弄不好就是千刀万剐之刑。所以。他认是带着弟兄从山上望西面走。也不愿下山去那正对着地新城子。
已经走了两天了。孙汝奎知道只要再往前走上个两三天。他们就能到达燕山山脉东段隘口——喜峰口。从那里下山。最多三里路就可以达到关前。那个时候他们就彻底安全了。
对在山野疾行敢死队早驾轻就熟。他们可多是山里的娃子。无论是出自山东沂蒙山孙汝奎。还是从豫鄂边地走出的黄麻。抑或是大别山里出来的焦庆……对于山路都是熟的不能再熟了。(移民)
起初每登上高处。都看到追捕的火把光芒。那群为了赎命的清兵像是催命符般紧们。逼得孙汝奎等人一刻也不得闲。
两天过去了。他们虽暂时撇下了追兵。但已迷失了路途。只能借着升起地太阳辨别一下大致方向。然后朝山势险峻处奔去。
在一处坡顶的密林中坐下来休息时。孙汝奎他们全身骨头像要散开似的。不但心内一片绷得紧紧地。更是疲惫不堪。
几名下雾灵山时受了点轻伤的战士更是劳累不堪。身上的伤口渗不出血水却是被冻得紫青。疼痛难耐。却又有一股闹心的痒意。最痛苦的就是不能去碰它。只有回到部队。让大夫去诊治。
若非他们之前受过严格的训练。心中激着炽热的求生。这刻就要撑不下去。但孙汝奎却知这刻是逃亡的最重要关头。
那股敌人很容易就会现他们地夜宿之处。所以必会趁他们走得不会多远地这段时间全力搜寻。假若他们在此刻休息过长。恐怕后面的清兵就会追上来了。
孙汝奎咬紧牙关。提起精神。待恢复了一点气力后。他便跳了起来。“弟兄们。走了。”他们可不是追踪而来地清兵。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死。一夜至少要换三个地方。睡眠质量自然是差的厉害。现在他们就是以绝强的意志驱策疲倦的心身。继续逃亡。兽难越的崇山峻岭以索钩攀爬翻越。这一着必大大出乎清兵料外。否则若取的是外围的低矮山岭。怎快得过马儿的四条健腿。清兵只要得知方向后
>>>点击查看《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