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甲申天变 > 甲申天变目录 > 正文 第157章 人有两面各不相同(第1页/共6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甲申天变 正文 第157章 人有两面各不相同(第1页/共6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从眼下的局面来看。清那边虽然依旧占据着主动。事仅仅是阿济格在鄂赣地区对于闯军残部的围剿而已。至于另外一支主力。豪格方面军。能不能入川还是两之间。局面再有变化。就更加说不准了。

    总的来看。现如就是三分天下的大背景。

    满清占据整个北方。后又有内外蒙古和关外的两辽之地。算是实力相当强劲的一方。

    江南数省。虽然内分歧重重。终于算是奉了小皇帝的旗号。以兴武的名号延续了大明统。当然内部还会细分许多派系。可毕竟算是一个整体。

    更重要的是。赴死军这边始终没有打出自己的旗。从大面儿上来看。依旧是属于南都兴武小皇帝旗下的力量。

    江南和淮西并在一起。算是一股子力量。

    再有就是陕南川北已经活跃余各地的闯军残部。再加上四川的张献忠。等等这些依靠反起家的“义军”们。也算是一股子势力。

    至于云南沐家福郑家等带有严重家族色彩的力量。虽然具备相当实力。实际上也算是独立于各体系之外自成一派。终究是承认了南都的正地位。从政治帝位上来讲。和死军也差不多。不完全算是单独的一个方面。

    小皇帝那边。还有长江隔着。更有淮扬作为缓冲。而李四这边儿可就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了。脚下就是阿济格的势力范围。只是隔着宽广深厚的大别山。谁也不大容易真正把对方怎么样了。但是淮西的北部还是清军手中。西边就是河南。同样也是在满清手中。无论是满清还是李四。只要有一方愿意的话立刻就能鼻子对鼻子脸对脸的打起来。

    无论战术上如何机变百出。李四始终是不改自己地基本战略:先下手为强。

    尤其是在淮西基-安定下来之后。这种抢先起攻击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来人。笔墨伺候。”

    大老爷还没有安寝呢。下边的丫鬟婆子更是不敢去睡觉。听到李四召唤。立刻去书房取了笔墨等物。过来伺候着。

    “今之建奴。本残孽。邦不为邦城不为城。实为一部落尔。茹毛饮血缩于苦寒之北。国朝不念其恶视之为子,。厚待之历百载。”

    “国朝衰微之际。蛮夷展露爪牙。浑不念上国育之恩德。总兵侵略。据我河山。以腥|染华夏。以屠戮待神州。”

    “神器蒙尘。攻山。侵中原掠淮扬。如我故|腹地。一朝的势之下。犹不知足。所过之处。屠城掠地。血洗万民。”

    “视我父兄子弟如猪狗。尽奴役屠杀之。致使城无完族。族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抛骨荒野。血平沟渠不计数矣。”

    “易我衣冠。改我式。实为置亿兆子民为奴也。”

    “彼之所谋。非我一国。实欲我之族。亡我之种。当此社稷危亡乾坤将倾之际。千子弟翘盼。万千姊妹含泪呼号。我淮西赴死之士敢有旦夕之懈?”

    “时逢华夏危急海动荡。臣负招讨之职。无或忘职责使命。敢请为星火之先。我汉威之前。成燎原之势……”

    “唯望江南之势。闻我战鼓而动。见我旌旗而举。以成兵甲连天。行伍彻地之势。”

    “我圣朝诸公但尽力。必应天命。驱逐鞑虏。我社稷。此千秋义举……”

    “臣等效死。只图我万民。挽此华夏气运。不图身后之事。纵马革裹尸。亦无怨无悔。”

    “万千淮西勇士血已极沸。枕戈待旦厉兵|马久亦。唯求朝堂一纸兵令。此三万里河山将屠鞑之场……”

    “战与不战。待与不待。悉在朝廷一令之间。臣。四。伏拜于地。恳请君令!”

    (肯定有读会想:李四会不会写繁体字呀?要是会写的话。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又是谁教地呢?如此类问题。也不必深究了。一律是春秋笔法带过——

    按)

    李四的这道似奏章而非奏章。格式根本就不对。连抬头文都没有的东西根本就上不了台面。随便在阶下点出一个臣子来。就有出口成章的本事。无论言辞还是语句肯定能比李四华丽十倍。

    尤其是李四写的这一字。歪歪扭扭的好像蒙童初学一般。兴武小皇帝费了不小地劲儿才能通读下来。

    给皇帝看的文字。能写到这个地步的。放眼国朝三百年。估计也就仅此一家了吧。

    可上面地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西那边已经把架子拉开。准备和鞑子大战一场呢。

    “好。忠诚伯不愧是我大明敢战之帅。如此赤诚。心甚慰……”兴武小皇帝提做下朱批:“战。战。战!”

    手下有这样的将领。有这样的军队。还不赶紧打。还等到什么时候?

    终究是少年皇帝。兴武也被李四的奏章挑拨的热血升腾:“将忠诚伯奏表明下去。晓天下……”

    “万岁不可!”

    “万岁不可。”

    礼部尚书姚明恭和侍郎方逢年齐齐出言阻止。

    这些都是以前的老宫了。跟着子历尽风波。算是实实在在的肱骨之臣。如今兴武朝取代弘光朝。这人自然是要出任方面大
>>>点击查看《甲申天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