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相当大。
起兵造反这种事情不是说话就能实现的,从姜联合阳和、高山等地人马一起行动的规模来看,这个随风倒地墙头草酝酿造反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直到举事之前,姜才开始主动联络赴死军,协同作战夹击中间的阿济格。
也知道这个姜究竟是聪明了过了头,还是愚蠢的到了家。事到临头的时候才想起联络李四,从书信上地日期来看,现在的姜已经在一天之前造反了。
要是提前能够得到这个消息的话,李四的战略可就要大改了,局面也会焕然一新。可这个油滑的老狐狸一直到起事之前才给讯息,想想也不大可能做出什么快速的配合来。
姜地造反还真是早就在暗中筹划了,早在赴死军攻打开封之初,造反的事情就已经被姜确定下来。
赴死军要是拿下开封,大清朝地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如姜这样的骑墙派还能没有自己地打算?
其实姜也没有想要这么快就表明态度,还打着等赴死军和阿济格两败俱伤之时再出手的算盘哩。
可局势地变化似的姜不得不提前动。
先是以济尔哈郎为的老派满洲实力的逼迫。这些老满洲勋贵逼迫姜表明态度,偏偏在这个紧要关头,喀尔喀蒙古动叛乱进犯河套,越过黄河和长城以后,顺着陕西和陕西的交界一路大抢。而那些老满洲派则趁着机会想要收缴姜的权利,派出了老代善的儿子过来。
而南边的阿济格也他再逼迫,要姜出钱出人。当年收服姜的时候,就是阿济格出的力,所以这个满清的英亲王把姜看成是招之则来挥之则去的奴才。
面对这样的局面,姜既没有倒象老派满洲勋贵的怀抱,也没有屈服在阿济格的兵威之下,反而自己树起了大旗,反了!然后就是杀了老代善的儿子祭旗,第一步就是向盘踞在晋中地区的阿济格猛攻。
这个老狐狸造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拉上一个盟友,这个盟友就是正在反叛大清国的喀尔喀蒙古势力!
于是乎,本应该和喀尔喀蒙古叛军激战的姜,和叛军结盟了,共同做起反叛的大业来。
这个叛变奇才的前期准备似乎不怎么充足,起事也有点儿仓促的架势,直到动前夕才开始主动寻找赴死军这种强有力的盟友。但是这个老狐狸在起事之后的做法无是正确的,并没有好高骛远的挥师东进摆开攻打北京的姿态,而是一门儿心思找阿济格的麻烦。
阿济格实力虽然颇为雄厚,真正的主力也只有不到三万的满洲战兵,而且起码要分出三分之二来防备南边赴死军的西路军。如此一来,阿济格这个曾经的主子,对于姜来说,就成了软柿子。
姜的“十万王师”携“天命民心”恶狠狠的扑向阿济格。
在李四的那个平行时空,也是在这个时代里,“王师”这个词都烂大街了。尤其是在浙江、福建、两广一代,遍地都是王师,随便拉起个队伍就敢打起大明王师的旗号,而且一个比一个正宗,
个姓朱的什么什么王做代言人,而且这些王师都是同时互相攻打,争的就是“正宗王师”的名分。
据姜的书信上说,举义的王师足足有十万之众,李四当然不相信这种骗鬼的牛皮,大同府虽是兵家重地,可就是把厨子马夫都算上,也拼凑不出十万人马来。真正能够派上用场地队伍,有两万就算不错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四亲自坐镇的中路军开始猛攻大名一线。而山西北部的消息得到进一步证实,情报雪片一般递过来。
情报上说姜地义军已经过了朔州和大石口一线,扣除情报在传递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姜应该已经到了宁无关附近。
姜的造反确实让人想不到,阿济格正在仓促调动人马,把本已开始南进的力量抽调回来一部分,准备先扛住姜再说其他。
如此一来,山西可就热闹了。
阿济格的队伍只有那么点儿兵力,就是再强悍他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消耗一点儿就少一点儿。风起云涌的地方起义军就够阿济格弄一脖子地麻烦了,南边的赴死军西路军虽然不能把阿济格真正打倒,可起码能把他死死的按在山西中部,就是想动也动不了。
如今大同地姜再一造反,这戏可就真有看头了。
李四立刻就承认了姜的盟友地位,“顺便”把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喀尔喀蒙古叛军列为义军,大肆宣扬满清打着满蒙一体的幌子,对蒙古行敲骨吸髓之事。并且号召蒙古各部起义反抗“满洲压榨”,号召蒙古内部清楚“蒙奸”部落,和满洲鞑子划清界限。
这完全就是李四地借题挥,短期之内也不可能就真的有什么效果,可从长远来看,对蒙古内部区别对待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不仅是在给反叛清人的蒙古部落壮胆儿,还有更重要战略安排。
无论是满、蒙绝对不是一竿子清扫出去那么简单。
对于这些敌对或部分敌对的势力,打倒是肯定的,但是打倒之后还要严防其脱离版图。必须在其内部树立一个代言人,如果没有合适地代言人选
>>>点击查看《甲申天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