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即将到来,大华的改革仍在进行中,朝廷机构有效地运作起来,三省六部以及文武百官各行其责,地方政务、军方整编、官员升调、安置流民、赋税征收、招募新军、监察机构都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和组建。
与此同时,改版后的《关中周报》,以及首印的《大华学刊》也诞生了。
罗昭云仔细翻阅这份朝廷权威性报纸,分有七八个版块,大部分按照现代报纸的样式和版面,分有若干专栏,新闻标题、特别报道、百姓生活、国家大事等,紧紧围绕朝廷中央周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宣传关中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对大华国君的事迹和功绩进行夸大宣传。
同时把各地政绩,改革后取得的进展,以及中原地区百姓如何劳苦艰辛,边疆的敏感问题都有选择地报道出来,导向群众的思想。
“非常好!”罗昭云看着报纸上的标题,大笑不止,上面写着的不是关中大丰收,无一百姓被饿死,就是清减赋税、安置流民等等,简直就是翻版的人民日报啊!
罗昭云笑毕,对着御史台内史道:“传本王口谕,命新设的翰林院大量印刷,明日全关中城印刷发行,另外告诉翰林院的,可以在报纸上做些广告,为朝廷的一些作坊做宣传,生意更加火爆。”
“陛下英明!”内史官一脸恭维拍着马屁。
罗昭云放下报纸,拿起了第一期太学院的学术刊物,上面有理学、算学、力学、医理等各方面的知识,改变士子们完全苦读死书,只会做诗赋的导向,把一些小知识,小科普印在了学刊上,都是些表面的道理,却句句惊世骇俗,如世间存在万有引力,世人生活的空间不是天圆地方等等,逐渐改变世人的思想。
审核过后,交由御史出宫传圣谕,准备印刷发行。
两日后《关中周报》和《大华学刊》果真在王城市面上销售流通起来,关中王城内各大显赫家族、各行各业的商贾富贵和百姓佃农、酒肆茶坊、客栈车行等等三教九流人都在忙着购买周报,价格只有一贯钱,而学刊却较贵一些,毕竟能有兴趣读学术的人,也非是普通百姓家,要价在一两银子。
“我大华重新安置的流民竟达上百万众……”
“呀,函谷关以及被我军控制劳苦,防止中原乱军入关中!”
“喔,河西走廊重启,元宵节时候,胡族商人即将大举前来长安贸易!”
“还不止啊,。”
“那李唐,效仿刘武周,要称臣突厥,其心可诛!”
一时间大城小巷,客栈、酒肆、青楼、商舍、作坊、豪门贵族……各个阶层都在争相购买报纸,了解着关中发生的大事,以及天下局势。
.........
这一日,罗昭云亲自接见了一位老将军,张镇周。
这位老将军本是隋朝官吏,年轻时候任武将,参与过平陈战争,后来大隋到了太平盛世,他被任命了刺史,在地方政绩突出,非常善于安民,清正廉洁。
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军,军、政都精擅,若是放任在长安城卸甲归田,闲居下来就太浪费了。
张镇周自己不愿意再领兵出战了,因为本已经卸任多年,被李渊降尊请他出山,结果兵败投降,感觉是自己晚节不保,有些耻辱,于是,自觉无脸面再出来。
但是,大华皇帝盛邀,他托辞两次后,第三次使节上门,他只能硬着头皮来到皇宫面圣了。
因为再不出来,他的家人都担惊受怕得不行,得罪皇帝陛下,很可能被满门抄斩,即便皇帝仁厚,不做计较,但他的族人想要进入仕途,也会千难万难,所以,张镇周在全家人的劝解下,终于还是入宫来了。
“参见陛下。”
“给老将军赐座!”
“谢陛下。”张镇周拱手施礼后,坐下来,目光瞧向这位年轻有为的君王,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华开国皇帝,顿时觉得二十七八岁的罗昭云,充满了一种威严和气势,双目烁烁,如金灯一般明亮,黄袍在身,仿佛有一种紫气鸿运,很有帝王之相。
张镇周心想,难怪此人能从当初小卒开始做起,达到今日之高度,果然是文韬武略的英伟人物。
“张将军文武双全,老当益壮,在家里闲置,实在是朝廷的损失,大华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不妨再出山,为朝廷效力如何?”罗昭云开门见山地询问。
张镇周起身拱手道:“能得陛下垂青看重,是草民张镇周的荣幸,只是张某人年岁已高,恐怕不堪大任了。”
“张将军不必过谦。”
张镇周解释道:“上一次被唐国君李渊委任出征,结果败于陛下之下,张某人心服口服,自己水平有限,岁数年迈,实在不堪重用了,希望陛下收回成命,让草民在家安度晚年。再者,陛下圣明,广开言路,发布求贤令,使得天下士子趋之若鹜入关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目前人才济济,猛将如云,实在不需要草民的微薄之力。”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张将军先别着急拒绝,这次想要重新启用张将军,可不是为了东
>>>点击查看《江山争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