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女真人。
其实辽东军一直是明军里面比较强大的军队,长期与建奴作战,不说半斤八两,但也绝对不是没有一战的实力,他们对建奴非常了解。
一个人怎么可能被一个非常了解的人屡次偷袭得手呢。
更何况还有韦宝这么狡猾的统帅的话。
努尔哈赤甚至认为韦宝若是直接指挥当年的萨尔浒之战,战局很可能是他努尔哈赤败了。
在努尔哈赤看来,韦宝已经是作为一位优秀的军事家了。
因为韦宝能充分认识到己方的弱点,并且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征兵、练兵,只求质,不求量。
韦宝用了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少则几千人,多则也不过一万人左右,连续剿灭了辽西和辽东的多处匪患。
当时韦宝的军队不仅人数上远少于几家大的土匪集团,而且地利和人和也都不在他手上。
韦宝当初只是辽西的一个普通农家少年啊,这些都让努尔哈赤非常失落。
韦宝起兵的时候,基础还不如当初的努尔哈赤呢。
就是在这样的劣势下,韦宝正确地运用了各种谋略,改善不利条件,变不利为有利,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一样的胜利。
萨尔浒战役时的明军,也是看重数量而忽视质量。
明末时卫所制已经名存实亡,已经转为募兵制,每次战役军队都调自全国各地,主力通常都是来自九边重镇、四川和浙江。
九边重镇主要以骑兵为主,除了辽东、延绥、宁夏等藩镇经常与蒙古作战以外,其余边镇皆久无战事,使军队战斗力一般。
九边重镇有为数不少的“跳荡铁骑”。
骑兵配有大量的火器。
其中车营由炮兵部队和骑兵部队构成。
炮兵部队配有火炮射程远、威力大的各种火炮,如大将军炮、虎蹲炮、佛朗机炮等。
隶属车营的骑兵部队备有火铳。
但明军由于采取车骑合营的编制,并无独立骑兵部队,导致其机动性远不如后金的骑兵部队。
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应该充分认识到,军队的人数绝对不是胜负关键,士兵的质量才是。
这一点让努尔哈赤想到了明朝另一位名将,戚继光。
当年戚继光在浙江、福建指挥抗倭也是看到了卫所兵混吃等死,畏倭如虎,一触即溃的这些弊病。
戚继光下决心从民风彪悍的义乌征兵,重新下狠功夫练兵,才打造出来后来对倭百战百胜的戚家军。
现代的公司管理有个理论是,最好的管理是不用费力管理,而是在招聘上下功夫。招聘时,严格地从素质上把关进入公司的员工,那么最后形成的团队都不需要管理,自然是一支能打的队伍。
这种管理学理论和我们刚才介绍的军事思想何其相似。
战役的组织形式,如果换做是韦宝来经略辽东,很可能那次明军和后金军的决战不会发生在萨尔浒。
因为韦宝的军事思想一向是讲究利用各种手段避实击虚。
努尔哈赤研究过韦宝的几场剿匪战例,努尔哈赤发现,经常是土匪觉得不可能有宝军进攻的时间和地点,他偏偏发奇兵打过来了。
而在土匪们万分防备的时间和地点,他肯定不会出现。
这一点在韦宝打皇太极的整个辽南战役过程中显现地更清晰,几万精锐的八旗兵,硬是被韦宝带着几十万老百姓给赶走了。
一支军队,一个国家,有强处,就必然有弱处。
谁能在战争中保护好自己的弱处、并打击到敌人的要害,谁就能获胜。
古往今来一切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都可以归结到“避实击虚”这四个字上面。
努尔哈赤觉得,依照韦宝的这种用兵风格看,他很可能会事先充分研究金国的实际控制区的地形特点,然后放出侦查,时刻观察金军的真实动向,然后在赫图阿拉某个比较空虚的时刻,派主力出其不意直接攻下赫图阿拉,然后把握住金军主力人心涣散的战机,回头包抄在萨尔浒附近截击明军的金军主力。
总之最起码,像杨镐那样想出宣扬出征日期,而且还被识破意图的昏招,在韦宝那里是断无可能的。
当然了,如果明军采取这个策略,同样作为一个名将的努尔哈赤想必也不会采取原先的策略,也会随机应变。
只是现在努尔哈赤被韦宝给打怕了,所以才会将韦宝想的愈发的可怕。
实际上,韦宝还真没有努尔哈赤想的那么厉害。
韦宝最厉害的是改革了旧式军队,采用了正常政治管理军队,管理整个天地会势力集团,韦宝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管理上。
然后是对武器弹药的一些改进。
至于打仗,韦宝亲自指挥的战斗寥寥无几,甚至连韦宝自己本人都记不起来自己曾经打过什么仗。
韦宝顶多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命令部队打哪里,然后就完事了。
重要的时候,或者是韦宝心情好的时候
>>>点击查看《明鹿鼎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