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家对于宋朝都有一些基本的瞭解。为什么需要「再认识」呢?一是因为历史学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反思」的学问,对于历史的观察需要不断深化;另外也是因为,在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大概没有另一个朝代,像宋朝这样面临着两种极端的认识。有的批评它「积贫积弱」,有的强调它「繁荣辉煌」。这也让我们看到,宋朝是一个丰富复杂而且处于变迁中的时代。
中国古代帝制大致延续了两千年,宋朝处于这个漫长历史时期的中段。宋朝前期的统治中心在北方的开封,因此被称为北宋;北宋灭亡后,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至杭州,史称南宋。两宋自公元 960 年至 1279 年,大约 320 年的时间。当我们谈起这段历史时期时,会有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这一时期是创新与因循并存的时期,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制度建设都有突出成就,位居世界前列的时期;与此同时,也是受到周边民族政权的强烈挤压,面临严峻挑战,战略政策应对有诸多失误的时期。
[图片 1]
▲《辽、北宋时期全图》,《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全图画出辽天庆元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 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民族的分布地。
[图片 2]
▲《金、南宋时期全图(一)》,《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全图画出金皇统二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 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各族的分布地。
对于宋朝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的定位,中外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认识。总体而言,学界对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成就都有高度的肯定;同时对这个时期面临的严峻挑战、产生的突出问题,也有严肃的讨论。
我们从赵宋王朝的立国形势开始讲起。
生于忧患,长于忧患
赵宋一朝,我想基本上可以用「生于忧患,长于忧患」这八个字简单概括。
上个世纪中期,针对赵宋王朝的整体国力,学界一直有「积贫积弱」的批评,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就痛感宋朝是「积贫难疗」、「积弱不振」;后来许多教科书也沿用这种说法。这样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王朝「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历史特征。
宋朝所处的历史时期,始终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部压力,赵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一王朝,用宋人的话来说,「天下大势分为南北」,事实上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南北朝」时期,北方一直有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之并存。宋朝的疆域,是中国古代各主要王朝里面积最为狭小的;到南宋的时候,以淮河—大散关一线作为宋金之间的边界,更是偏安一隅。
[图片 3]
[图片 4]
▲《中兴四将图》南宋 无款(旧题刘松年)
中国历史上的 10-13 世纪,是北方民族活跃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相对于宋朝来说,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党项民族建立的夏、女真民族建立的金,都不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已经成长为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能够与赵宋长期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中原王朝的核心地位和领头作用,不再体现为统一大业的领导权,而是表现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上。
如果把 10-13 世纪的南北对峙放在亚欧大陆的视域中观察,我们会看到:中原王朝视为边缘的地区,在亚欧大陆上其实是处于中间地带、衔接部,多民族在这里交汇混居;契丹、女真、蒙古这些北方民族,恰恰是当时连接南北大陆带、驰骋于东西
>>>点击查看《宋朝美学十讲:我们为什么爱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