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格外小心伺候。
奏折上说的是西域准葛尔亲王阿睦尔萨纳终于和朝庭撕破脸,起兵作乱。素日布兵微将寡,力战一月有余,抵不住十万叛军的攻击,伊犁失守。素日布退守科布多和马里雅苏台一带与叛军对峙,等待朝庭援兵。
乾隆皇帝即位二十年来,虽然说边圉时而不定,中原也小有动乱,但总的来说,天下还是安宁的。先皇生前说过,西域各部虽说臣服,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什么问题呢?先皇并没有说明。
准葛尔部几十年间先后两次大规模反叛,尽管都以失败告终,并不说明从此相安无事,天下太平。就其内部来说,分成几个派系,相互争权夺利,残杀不断。各部藩王争夺汗位的斗争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并且都想借用朝庭之力,击败对方。所以,处理准葛尔的事可不是打完仗就拉倒的事,这里还有个防范沙俄插手,借以支持某一部族或支持阿睦尔萨纳,达到侵吞大清朝疆土的野心!另外,西域常年动荡不安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厄鲁特人并不甘心臣服朝庭。其内部产生纷争,相互残杀,争夺汗位时,朝庭要操心调解,一旦平息了纷争,各部统一之后,又不甘心臣服朝庭,萌生叛逆之心。葛尔丹,阿拉坦撤妄不都是这样么?还有这沙俄在黑龙江一带扩张的野心被遏制以后,一直没老实呆着,这些年一直盯着西域。据密报,沙俄的信使不断在西域穿梭,诱惑和挑唆阿睦尔萨纳自立为国,什么意思?不就是想割裂大清的国土么!
一想到这些令人烦恼的事,一股不祥的预感,犹如暮鼓晨钟那样,使乾隆皇帝心里不时笼罩一层层阴影。
这时,他才想起理藩院有个叫福胜的侍郎,几次上折子提到如何善理西域政事的建议。是呵,西域远离中原,地处偏僻,厄鲁特人即骁勇又桀骜不驯,但生性耿直,心胸坦荡,有重义不重礼之称。像这样的部族,易受蛊惑,也易于笼络,微施雨露足以使他们难以忘怀。因此,叛军易灭,民心却难得。而收拢了民心,才是根本的、长治久安的办法。
夕阳隐遁,彩霞满天。乾隆皇帝端坐良久,愁云散去,心绪逐渐开朗,传谕下去召温福和内大臣阿贵上殿。心里再次告诫自己:天下稳定,四海升平,安邦治国之道当以广施德政为主,兼以武力弹压为辅才是明君所为。一味穷兵黩武,不计恩威的下策,反而会使民怨沸腾,国运日下,只有昏聩无能的国君才会重蹈隋元的覆辙。
“臣温福、阿贵恭请圣安!”温福和阿贵鱼贯而入,跪在地上问安。
“起来吧。”乾隆皇帝声色不露地说,温福和阿贵起身,垂手肃立。
“准葛尔作乱,你们对此事怎么看?”乾隆皇帝直接说到正题。温福与阿贵面面相觑,不知皇上是何想法,一时不敢妄言。半天,温福才嗫嚅道:“臣以为阿睦尔萨纳对朝庭早有不恭,被封双亲王、定边左副将军,却不思回报浩荡皇恩,心怀叵测。准葛尔各部皆助纣为虐,不惜私通外夷与朝庭对抗,如不痛加围剿,只怕西域不久便非我大清所属。依臣之见,可速派我大清满洲八旗劲旅,星夜围剿。”
“H。”乾隆皇帝淡淡一笑,沉思片刻,又问阿贵:“卿有何言?”
阿贵仔细地听了温福的话,观察着皇上的反映。一见皇上问到自己,不慌不忙道:“依臣之见,平叛之事刻不容缓,不过,平叛之事当以内外并行为好。”
“哦,何谓内外并行?”乾隆皇帝两眼放光。
“准葛尔臣服我大清后,两次大动乱,朝庭耗费了巨额财力人力。但至今骚动频繁,什么原因呢?依臣看来一是路途遥远,官吏也好,民间贸易也好,来往甚少。和中原各省相比,有如世外桃源,所属各部臣民对中原的风土民情,浩荡皇恩所知无几,似是而非。因此,奸佞之徒便趁机妖言惑众,危言耸听,激起部众对朝庭不满,挑起事端。二是西域平定之后,我朝派出的官吏设置不妥,各部百姓只知汗王,不知朝臣与法度,加上某些官吏劣迹斑斑,也是致使民变的原因之一。
阿贵讲到这里,一看皇上听得认真,劲头更足,又滔滔不绝道:“平叛固然重要,但取民心亦不可忽视,此乃关系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域问题,关系到我大清江山千年永固的大计。阿睦尔萨纳以外夷之力与朝庭抗争,必然不得人心,如果私通外夷之事败露,必然众叛亲离。我平叛大军需分轻重缓急,击其亲信精锐,对其他各部,均以安抚招降为主。并且言明既往不咎。善以待之,如此一来,平叛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阿贵所言甚合朕意。”乾隆皇帝听了阿贵的话,非常高兴,提高了嗓音说:“我朝在准葛尔两次用兵,虽然说出师必胜,令准葛尔各部望而生畏,但是,每次用兵耗费巨大,也使准葛尔生灵涂炭,人畜凋零,朕实在是于心不忍。况且,依此下去,终非上策。得一地不难,得民心则不易。想当年,我朝仅以二十多万铁骑击溃大明百万雄师,绝非只是仰仗武力,取得民心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皇上圣明,臣愚昧。”温福惶恐说道。
“皇上欲调何处兵马,以何人督师?”阿贵问。
>>>点击查看《索伦铁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