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龙见他们还不肯就范,就三呼万岁后道:“太后,晋王,皇上,各位大人,你们听他们四人都在说调兵压境乃是为国为民,好象是我大宋先挑起事端一般。这里草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叫做智子疑邻,说的是我国古代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就暗自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此,他觉得邻居的儿子无论是走路的姿势、面部的表情,还是言谈举止都像偷斧子的。后来,他在山谷刨土时无意中找到了那把斧子。回家后又看到了邻居的儿子,这回他看人家的一举一动又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说完后,孔龙问道:“各位可知这故事的寓意何在?”
大臣们嗡嗡如苍蝇般,都不知道什么意思。萧太后奇道:“哦,孔大夫直说无妨。”
“谢太后,人都有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倾向。对某人有好感,就觉得他的举止言行一切都好,即所谓的爱屋及乌;然而对他反感时,就会觉得他处处不顺眼。这与萧大人四人,或不少辽国人一样的心理,两国打了50年的战争,死伤不计其数,而死者都有家属,他们都对我大宋恨之入骨,恨不得杀之而后快。而萧大人四人因我大宋原准备的百万贡品却没有进贡那么多,仅三十万,加之对我大宋怀恨在心,故此悍然调重兵压境,首先挑起事端,却不承认,只说我国先违背盟约,挑起战端。”
孔龙滔滔不决地演讲着,语惊四座,每句话都撞击他们的心灵,而且都言之凿凿,听来都十分在理,因为这种心理他们也大都存在着。如今被孔龙一语点破,都恍然大悟。都不禁点头称是。
晋王赞叹道:“孔大夫所言甚是,真乃一语惊醒梦中人,本王经历了宋辽全部的战争,对宋几无好感,认为他们如虎狼之人,杀我辽人无数,害得我大辽几无男丁,人口急降,现在想来也才知,不仅我辽国如此,你们大宋国情况又何尝不是如此。看来我们真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萧太后见晋王都这么说了,心下很高兴,说实在的,孔龙救得她活命,就如同她再生父母般,心里上对孔龙非常亲近,况且他这人言谈举止都不俗,句句玉言,字字珠玑,妙语连篇,还能说出大道理,让人耳目一新。黯然道:“不错,哀家以前带兵于沙场之上,经年来,辽宋边关之战,我每诱宋军入腹地而歼。横尸遍野,满目疮痍。其中的残酷和血腥,从小身处皇城的你们又怎能体会,怎能知道?对我们而言是国仇家恨。孔大夫能这般分析透彻两国民众心理,真令人叫绝。”
就连皇上也赞同,因为他曾经跟萧太后参加了最后一次宋辽之战,也就是那次才签订澶渊之盟的,他对血流成河有深刻的认识。
孔龙还没完,没有给他们四人任何喘息的机会,接着道:“而萧大人,耶律大人等说为国为民,以草民之见,也未必是如此。一将功成万骨枯。哪一次战争不是要由大量士兵和百姓的死亡而宣告结束的?古今往来由于不爱惜百姓士兵的人落得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例子还少吗?纣王视百姓性命如草芥,最后**在鹿台;三国猛将张飞体罚虐待士兵而被士兵夜间割去头颅;辽国前朝景宗皇帝的前车之鉴,草民想诸位还没有忘记吧?”
大殿内立刻又开始嘈杂起来,孔龙说的句句属实,只是他们平时不去仔细想而已,如今突然一听,都感觉无法接受一般,但却事实就是如此,使得他们震惊不已,更佩服他的胆量,在太后,皇上,晋王面前居然也敢提当年严厉禁止谈论之事。一时间纷纷嚷嚷,好不热闹。
“所以说,要想国家发展发达下去,就要依民之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实行厉民之策,只会将大好江山社稷让手他人。唐朝帝王之术的经典著作《贞观政要》想必你们大都看过,在开篇就记载了唐王李世民一段话:‘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奉其身,犹割股以换腹,腹饱而身毙。’三国时期,刘备被曹操打得大败,但他不听众将的劝喻,冒着被曹操追上的危险,扶老携幼带着全城百姓出逃。甚至看着百姓落难的痛苦情景时,还惭愧的掉下眼泪。古今往来,纵观各类大英雄,大豪杰,著名的为官为君者无不是爱民或爱兵如子的。所以来说,我们处理国家大事,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事情,首先就要在不失利益情况下,以情动人。而非是一定要动武力来达到目的。当然,武力不是万能的,有些时候没有武力是万万不能的。”
“萧大人,你们是不是以为你们领兵打仗都很厉害?”孔龙冷不丁地问萧干等四人道。
本来这四人自信心早已丧失,连反驳的勇气都快没有了,但听孔龙这么一问,突然像找到自尊一样,有些傲慢地说:“我等虽不能比之战国之廉颇蔺相如等,但也不是无能之辈,带兵打仗败少胜多。”
“嘿嘿,不错,我对你暗中调查的很仔细,你的确是这样。但你可知道,为什么萧太后能打大宋成功,而你虽然也打胜仗居多,却一直不能成功呢?”孔龙紧跟着问他道。
“这个……乃我太后威严,计谋万千,你们宋国具怕之畏之。”他想不出好的理由,有些耍赖道。
孔龙笑道:“哈哈哈哈,如果只凭威严就能获胜成功,那么国家
>>>点击查看《回归千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