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完了船老板,三人已经累得再没力气向纵深挖掘,便揣上日志和地图赶回船上睡觉。说实话,我还是有生以来头一回埋死人,嘴上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却挺害怕——这都怪我那无事生非的二婶:我娘死的早,二婶又不能生小孩,我小的时候,都是她负责照顾我的生活,每当我调皮捣蛋让她头疼时,她就编些鬼神故事吓唬我,这些故事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死怀有有极大的畏惧。
一夜无话,众人睡到次日晌午逐渐起床。就着昨夜的火堆,把残羹冷炙重新热了一遍,独孤璞的身体经过一夜恢复已无大碍,便重新回归队中,众人闲着没事儿,就边吃边聊,对昨晚葬人时挖到的牛皮图和日志本展开了讨论:燕叔出于职业敏感,认为那牛皮极有可能是一个墓葬图,或者是一个藏宝图;而那本日记记载了进入古墓的方法;独孤璞则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外国人虽然侵略了大清国几十年,对大清国有了一定了解,但文化和地域的差异使,他们无法彻底破解风水和墓葬方面的难点。墓葬风水绝对是一门绝学,连本土专业盗贼都无法完全掌握,更不要说语言不通的外国人了,而且外国人仗着枪炮和鸦片,明抢都可以了,还需要盗什么墓?按他的观点,这牛皮上面的,应该是一张军事地图,可能是鸦片战争之后偶然遗留下的。两人陈述了半天,都坚持各自的观点,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但有一点是两人认同的:这本日志肯定是和牛皮是一起的,只要能把它读懂,这图中的秘密,自然能被知晓。两人商议了一番,将图纸日志收好,等回到大清国的时候,再将之交给华莱士解读。
吃完饭,养足了精神,四个人没什么事儿干,就拎着铁铲锨子回到坟边挖掘。但这次可没上次幸运,我们整整挖了一下午,在原有墓坑的周围,又拓出将近十个原来面积都没有任何发现。夜幕降临,众人回到驻地,继续吃鱿鱼餐。席间,独孤璞提议离开这不明的小岛,尽快赶到蓬莱补给,可燕叔并不死心,他苦苦劝说独孤璞,终于又带着我们连挖了六天,第六天的晚上,几乎岛上所有裸露的地面都被我们掘地三尺,依旧没有任何发现。库存的鱿鱼已经让我们吃掉了一小半了,还有不少耐不住炎热,已经腐烂掉,被我们扔掉了喂鸟。现在船上所剩的食物,顶多够挺半个月的。燕叔思前想后,迫不得已只好放弃小岛,带我们赶奔蓬莱。
没有了船老板,船的行进速度大大减慢,本来只有不到一日的路程,我们却走了整整五天。看着雾气蒙蒙的蓬莱岛逐渐进入视线,我的心终于放下了来,总算是不能饿死在海上了。在我之前对蓬莱的理解:蓬莱应是一个物不丰泽的荒蛮之地,这里缺水,缺粮,交通不便,除了面临广袤的大海,无论种田还是放牧均不能与中原相比。可下船一看,我才发现事实正与预想相反——鸦片战争之后,德军艳羡鲁地物产丰富,强占了胶州湾,雄踞山东,把蓬莱岛当作入侵中原一块儿跳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建设。现在的蓬莱,其繁华程度远比关内的名称要强几倍,不知道的路的,一下船还以为到了上海。眼前的蓬莱烟囱林立,天空中几乎都是灰白的烟尘,外国船只在港口装货卸货,人流熙熙攘攘,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蓬莱为德国所占,除了内部的运输船,是不允许中国人登陆的。我们没有证件,按理说德国鬼子要把我们拿住审讯关押的,但好在燕叔以前和华莱士相处的时候,学了不少常用口语,叽里呱啦一顿白话,竟把几个德国鬼子说得喜笑颜开。燕叔又趁热打铁,从怀里掏出一张数额不小的银票,偷偷塞在管事儿的头目的手里,管事儿的一看数额,立刻换了笑脸儿,‘蛋壳’,‘蛋壳’地说了好几遍(注:德语中‘谢谢’的单词是‘danke’)。
下船之后,燕叔找了几名上好的船匠对铁船进行一次大修——这是非常必要的,白鲨和巨鱿在半路连续对铁船攻击,使铁船损伤惨重,虽然外皮暂时没有漏水,但里面肯定已是千疮百孔。除了修船之外,燕叔吸取了缺水的教训,在岛内工厂里雇了几个工人,重新设计打造了一只巨型蓄水容器:长途航行,最怕的就是没水,上次旅程的尴尬已经给众人敲响了警钟,再不采取措施定要造成伤亡。
我们选了个店房,在蓬莱岛住了下来。几天之后,铁船被修好,新水箱也被打造完毕。工人门把新水箱装备到船上,又给水箱注满了水,燕叔大致测了测容量:新水箱若装满水,至少够我们打着滚儿喝三个月的,众人听后欢欣鼓舞都很高兴。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水箱安置之后,库房空余的面积比以前小了许多,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食品方面,我们必须装备形状更小,重量更轻,更加抗饿的东西才能捱过难关。燕叔和独孤璞犯了愁,不知要买什么好,如果买米面粮食这些生食,船上的燃料会消耗得飞快;如果买鱼肉这些肉食,在海上又不能保存太久,急得他俩团着铁船直转。这时我突然想起,前两天,趁燕叔去工厂修船的间隙,我和含炯逛了几天蓬莱的食品市场,发现有一种新的德国的食品正好符合燕叔的要求,这种德国食品叫做‘朝口丽’。据商行的人说其原料,是从外国的“可可树”上凝成的脂中所提取
>>>点击查看《关东异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