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蔡琰被一阵吵声惊醒。推开里屋,她的花容失色,惊叫道:“呀,武艺出神入化,先生究竟是谁?”我闲来无聊便在院内练习戟法,碰巧被蔡琰撞见。
“昭姬姑娘,实不相瞒,在下刘和。”
“啊,”蔡琰再次花容失色,那对水灵灵的大眼睛闪出惊喜,她嫣然笑道:“莫非是刺杀宦官蹇硕的侠士刘和?”洛阳是天下的政治中心,一旦发生变故,消息就会像风一样吹散到各地州郡。蔡邕虽然远离朝廷,但五湖四海的朋友,川流不息的旅客们总会带来关于朝廷的事迹。博学多才的蔡琰跟随家父流亡在外,自然也对政治略感兴趣。
“昭姬姑娘也知道世间有刘和?”一个少女都知道刘和的声名,实在是大大的体面。我欣喜若狂,终于能体会刘备说那句“孔北海焉知世间有刘备邪”的心情。
“刘和大哥肯为天下人刺杀蹇硕,你是大大的侠士!昭姬一向敬佩英雄侠士。”
我只觉得面色羞红。没想到众人以讹传讹,竟将我神化,把我抬高。为天下人刺杀蹇硕,我还没那么伟大。杀蹇硕不过是为了在何进手下混口饭吃,为了不辜负朋友们的精心策划。何进与宦官都不是好东西,早知道他恩将仇报,我也犯不着行险当刺客。
我把何进如何下毒害我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蔡琰。
她也替我鸣不平:“何进连先生都容不下,真是小肚鸡肠。这样的人难成大事。家父还指望他诛杀宦官呢,依我看来此人不足以网络天下人才,最终必将惨淡收场。”
十五岁的少女就有这等见识,还能预料何进必败,真是天下奇才。我深深佩服蔡琰才思敏捷,有意说道:“如今天子病重,何进不能诛灭宦官,天下必将大乱。”
“有个问题请教先生:目下有人认为汉室衰颓,需找能人取而代之,先生认为汉室是否危亡?”每次听到父亲谈论关于时局的话题,蔡琰都会仔细记下。偶尔她会发现父亲对着月亮感叹时局的艰难,这更加引起少女的好奇。然而久居乡野,蔡琰极少有机会与人谈论时局。当她询问父亲为何叹息,往往遭到父亲一顿训斥。
我不以为然地笑道:“那帮人难道想追随张角?”
“追随张角?”蔡琰先是一愣,接着会意地莞尔。五年前太平道的首领张角发动一场震惊中外的黄巾起义,人众多达百万,席卷全国许多州郡,最终失败。我把他们比作张角的信徒,那是不赞成取代汉室的观点。
面对三国第一才女不卖弄点学问,更待何时。“窃以为汉室朝纲紊乱,但还没有到崩溃的地步。我不认可汉室无可救药的观点。只要陛下除去蹇硕张让等人,不再信任宦官。然后变法改革,国家是有可能扭转颓势的。”朝廷里有皇甫嵩这样忠心耿耿、谋略过人的上将,有心忧社稷、奋发图强的智者仁人,地方郡县依然拥护朝廷。大汉帝国远没有到达灭亡的地步,遇上光武帝那样的中兴之主,还是有可能力挽狂澜。
“先生年纪轻轻,见识看法竟与家父如出一辙,让昭姬佩服。”蔡琰偶尔会看见父亲独自面对满塘荷叶摇头长叹。父亲离开朝政,可是他的心始终与国家百姓联系在一起。很多时候会听见他感慨,抱怨当今皇上为什么会被宦官蒙骗,为什么不诛灭奸臣,重振朝纲。
父亲在她心目中是一个奇才,是一个了不起的男人。所以父亲的话从来都令她深信不疑。直到这次出嫁,蔡琰第一次感到迷茫,她怀疑父亲许诺的亲事。只有在感情上,她才会与父亲产生截然不同的观点。因为在她三岁那年,母亲与父亲离婚,从此她就再没看见母亲。跟随父亲十二年相依为命,每次提到母亲,就会引发父亲的暴怒。有时听别人议论父亲并不爱母亲。于是等到自己懂事后,她就对爱情投入理想。她要找一位真正爱她的人,而非那种风流的纨侉子弟。
蔡琰的赞誉让我如食蜂蜜。我尽量保持着谦谦君子的形象,博取蔡琰的好感。然后就是纵谈时局,我发现蔡琰对此很感兴趣,自然投其所好。
当然我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得到《琴操》,在谈话中,我不忘插问道:“一位贤明的君主就好比熟通音律的琴师,他要能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就像琴师弹奏出和谐的琴音。昭姬姑娘对音律精通,为什么不学学《琴操》呢?”从蔡老头子身上打主意,一定没有从这位及笄少女那里得到《琴操》来得容易。在我的强势公关下,如今的蔡琰与我几乎无所不谈,她快把我视作知音了。
“家父曾经传授我琴谱,但是无论多么努力,我都学不会这首曲子。只有以父亲的才华方能领悟琴曲的奥妙。所以昨天我就说过,那张琴谱就算拿给张家主人,也是一件废物。”蔡琰的话说得极诚挚,丝毫没有欺骗我。
“哎,令尊走得真不是时候。我就在这里多呆几日,打扰小姐。”
蔡琰爽快地答应我继续住在她家,直到蔡邕回来。意外发生了,蔡邕不答应送我《琴操》救人性命。这个享负盛名的大儒对一份琴谱表现出的吝啬,叫人不可思议。当时气得我想挥戟劈了他,但是就像蔡琰所说如果没有蔡邕,这道琴谱拿在手里也是废
>>>点击查看《决战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