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天下大乱的始作俑者,此时正躲在他那破烂不堪的侯府内偷笑不已。和殷丞事先估计的一样,公孙瓒,不,应该说是刘备,果然没让自己失望啊。
殷丞给公孙瓒出的那些点子,其实是特意借公孙之口告诉刘备,大耳朵也确实没辜负殷丞的期望,甚至做得比殷丞想象中的还要高明。世人都只知刘备仁义,但殷丞却知道,大家都太小看刘备了,他的能力应该不比孙坚差多少。
刘备是很仁义,不管是真是假,起码表面上他是做到这点了,可光凭所谓的仁义就想在如此乱世成为一方霸主,那也太儿戏了吧。曹操是个不折不扣的杀人魔王,仁义二字在他眼里和狗屎没啥区别,如果刘备只是一个仁义之人,曹操会对他说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样的话?
刘备在战略眼光上确实有些欠缺,比不上曹操这样的大军事家,可他的战术素养却是出类拔萃的。曹操南征北战一生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真正正面打败过他只有两个人,周瑜和刘备。刘备曾无数次败在曹操手里,可那是因为当时二人的实力相差过于悬殊,败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刘备拥有和曹操相当实力的时候,就是汉中攻防战的那会儿,无论将领的素质还是军队的数量,都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此时才是刘备和曹操真正意义上的较量。从某些方面来讲,要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比在赤壁打败他更加困难。
诸葛亮?汉中攻防战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千万别给罗贯中给晃点了,汉中攻防战的时候,诸葛亮还在成都搞内政呢,汉中连去都没去。罗贯中掠人之美给诸葛亮脸上贴金的事可没少干,别的不说,就说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里的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那也是刘备干的,还是在诸葛亮出山前两年的事。
刘备前半辈子像狗一样被人到处赶,不是他没能力,而是没机会。作为草根一族,刘备想在东汉末年混得风生水起是不容易的,如果不是他还顶着个大汉皇族的名号,早就淹没在茫茫人海里了。
作为‘后人’、作为一个三国迷,殷丞对刘备的能力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他才会把董卓的命门告诉公孙瓒,同时还特意叮嘱他去找刘备商量。刘备当时是依附公孙瓒的,但公孙瓒会不会拿自己这个学弟当回事就难说了。殷丞这个提议其实就是变相给刘备一个机会,一个参与到公孙瓒集团核心的机会,殷丞相信刘备会很好把握住这个机会的。
殷丞又不是刘备的‘粉丝’,为什么要给他创造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呢。也许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契机,使得刘备提前很多年站稳在历史舞台上,同时也会给殷丞增加一个超强的对手,他这样不是在犯傻嘛!
殷丞也是被逼无奈啊,由于那些无法预料的原因,殷丞现在等于是落到了曹操的手里,如果不给曹操增加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殷丞怎么可能从洛阳脱身而去呢。殷丞不清楚自己在曹操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但以曹操的精明程度来看,殷丞这个人物迟早会引起他的重视,那时候他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对付殷丞,就只有曹操自己知道了。不管曹操用的会是那种方式,殷丞都不敢冒险,‘宁杀一千不放一人’这句话代表了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的正版版权就握在曹操手里,殷丞还敢大意吗?
想找个人陪曹操玩,最佳人选莫过于刘备了,曹操已经提前控制住了一个皇帝,作为他的对手,刘备也不能条件太差了,不然起不到制衡的作用,所以殷丞就另外送了个皇帝给刘备。殷丞敢打保票,以刘备这样的枭雄之质,‘抓住’汉献帝后绝不会杀了、或者送到洛阳请功。他肯定会想办法挑起公孙瓒的野心,将献帝保留下来作为与曹操对抗的资本,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刘备确实做到了。
刘备能替殷丞做的也就这些了,如果仅仅是这样,殷丞还是没机会离开洛阳,所以他还是得继续等,等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刘辩和刘协都自认自己才是正统,两家的圣旨就像雪片一样发往各地,极力拉拢各地诸侯拥护自己。收到圣旨后,诸侯也基本表明了自己所持的态度。
丁会、公孙瓒和韩馥是刘协的铁杆粉丝,在他们的影响下,黄河以北的地区纷纷表示支持献帝。
曹操、袁绍、袁术支持的当然是刘辩,而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的地区也都以他们三家马首是瞻。
作为手握雄兵、霸居长安的一大诸侯,马腾和韩遂,他们的立场也至关重要,但此二人却迟迟没表明态度。殷丞见是机会,立刻上书少帝,说马腾、韩遂肯定是拥护少帝的,但他们也有难处,他们的官职、爵位都是献帝封的,如果他们贸然拥护少帝,那他们的官爵就显得很有些不尴不尬了。殷丞自认和马腾、韩遂有些交情,愿意去长安走一趟,替少帝游说二人,只要少帝能给他们封一个同样的官职就行。
少帝对殷丞的建议大加赞赏,又赏赐了许多金银珠宝给他,但这个游说的任务却落在新投曹操的满宠满伯宁的身上。殷丞只能继续留在洛阳,修他的房子玩。
孙坚离开洛阳后,虽然在路上和刘表打了一场,吃了不小的亏,但总算顺利逃到了江东。此时他在江东拼命扩大自己的地盘
>>>点击查看《三国奇迹之轮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