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常锦路回答道:“后面有魏相、丙吉、杜延年、萧望之,这几个人不是丞相就是御使大夫。”
“这御史大夫又是什么级别的?”天狗对这古代的官职看来很感兴趣。
“丞相大家都知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这御使大夫则算是丞相的副手,主管监察百官的。”常锦路继续答疑解惑。
“级别都很高啊。”我赞叹道。
“当然!”付千河大声宣告着自己的位置:“上下多少年才选出来十一个,排面一定小不了。”
常锦路十分认同:“没错,这前七个基本上做官都做到极致了。另外还有赵充国、在匈奴二万骑兵进攻的时候,领兵征讨,斩首、俘虏对方九千多人,并俘获匈奴西祁王,被封侯;刘德,也是侯爵,封为阳城侯;梁丘贺,是少府,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衣、宝货、珍膳之类的相关事务,而他个人最大的成就则是在官方层面传播《易》经。”
“这麒麟阁功臣只剩下最后一个了,就是苏武吧,其他人都是封侯拜相,他是什么级别?”我数了数,常锦路只剩下苏武没有正式介绍了。
“苏武在出使匈奴之前只是个郎中,还是受其父亲荫蔽,为了让其出使匈奴显得级别更高,将他升为了中郎将。但这个级别,也不算高级官员,只是相当于皇帝身边近侍的统领,比前面那些人的官职都低了好几个等级。”常锦路详细讲述道。
“官职也代表不了贡献,苏武可是传颂千百年的民族英雄,我就只听说过苏武,其他那些人倒从来没有听过。”天狗有些替苏武抱不平。
“你听我慢慢说完。”常锦路安慰天狗的情绪,他俩并肩作战,对付了沙民的死亡之虫,很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
“这个麒麟阁十一功臣是汉宣帝评的,这里有个很奇怪的事,汉宣帝似乎对苏武特别厚爱,他当上皇帝之后,就给苏武封了一个小侯爵,而且升了官,让他去管理归降的少数民族——这官职虽然不大,但是汉宣帝也是顶着很大压力才办成的。因为苏武刚回来第二年,苏武的儿子就卷入了谋反被处斩了,而苏武本人也被罢官。在几十年后,汉宣帝还念念不忘已经死去十来年的苏武,将其硬生生插入麒麟阁的名单里,你们不觉得十一这个数很奇怪吗?”常锦路转过头,看了我们一眼,示意这个问题很重要:“为什么不是中国人认为最好的数‘九’,或者是完满的数‘十’,而是十一。不会是汉宣帝是个足球迷吧?”
我们也意味到了某些秘密的味道,用脚底踩着厚软松针的沙沙声代替回答,沉静着等常锦路自己把答案说出来。
“有一个说法,说苏武曾经支持汉宣帝登基,他又因为出使匈奴表现的气节很受赞赏,汉宣帝处于精神层面的宣传考虑,才将苏武塞了进来。但这个说法也有问题,支持汉宣帝登基的可远不止他苏武一人,这个麒麟阁十一功臣排名第一的霍光就是,而且级别和影响力比苏武高也大有人在。当时就有人表示不满和反对,汉宣帝还专门召见了意见最大的几个人,又记载说他们出来之后全都默然不语,也不再提任何意见,显然都接受了汉宣帝的解释。”
“汉宣帝说了什么?”我急忙问道。
“没有记载,谁也不知道。”常锦路语气里倒没有遗憾,而是藏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得意,说道:“若干年前,有关部门破获了一起盗墓大案,收缴了一本保存还算完好的帛书。”
“那里面涉及到一些很传奇的事情,很快,东西就转交到了我们手中。”跟在最后的付千河嘿嘿一乐:“你猜上面记载的是什么?”
“是什么?”我们几个人都异口同声地询问道,不由自主停下来盯着身后的付千河看。
付千河向我们耸耸肩,又撇了撇嘴,示意我们细节要听前面的常锦路讲。常锦路没有停步,也没有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停止,留下所谓引人的扣子,而是继续说道:“这本帛书,是苏武的手札,记述的是他在北海的一段经历和发现,在他滞留北海牧羊的那段时间内,他曾到过我们要求的赤塔雨城——当然苏武并不是这样叫它,而叫它烛龙之城!”
“烛龙?”我惊呼道。
“是不是《山海经》等一些古籍中所记载的那种烛龙,说它足有千里长,人面蛇身,浑身赤红,住在北方极寒之地,一睁眼便为白天,再闭上眼就是夜晚,吹气为冬天,呼气为夏天,能呼风唤雨。”艾清英这是插嘴问道,看来他虽然行为和以前大相径庭,但是喜欢怪力乱神的兴趣却是始终如一的。
“对,就是这个烛龙。”常锦路回过头,看了看说话的艾清英,带着些许赞赏的意味夸道:“艾少还是热衷于传统文化和传说啊。”
“子不语怪力乱神,咱们却整天要与这些怪玩意打交道,不能没有准备啊。”艾清英还挺谦虚,但他显然不准备将话题牵扯到自己身上,而是急忙地问道:“苏武进过那里?发现了什么?”
“语焉不详,只是说发现了某些奇异的东西,足以让得到它的君主一扫天下、澄清宇内,据说匈奴有一支势力也拿到了这个东西,为了
>>>点击查看《千藏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