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成为了北海省道地药材的第一名,谢晓峰却是有些不忿,其实对于谢晓峰看来,石斛更像是一味安慰剂,它的性味没有经方药材的偏性那么大,因而治病的时候也仅限于胃阴虚,其他的病证用上石斛,效果不大,而且还贵。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反过来了,因为后世温病派的发展,许多的中医都已经不读《伤寒》,不用经方,治病克疾,排兵布阵用的基本都是药性非常平和的一些中药材,石斛也算是其中一种。
后世中医很多认为经方药材是虎狼之药,就连桂枝也没有幸免,他们认为偏性如此之大的药物进入人体,是会伤害人体正气的。
其实最根本的还是他们学艺不精,辩证不清楚,热者热之,寒者寒之,带有偏性的药材,当然就会用起来非常危险了。
这也导致了后世的中医疗效不彰,渐渐式微。
卤菜里面最重要的一味香料就是桂,难道卤菜也不能吃了?
新医学不懂寒热温凉,只从一些药理作用来分析药材,他们认为石斛是非常不错的好东西,愿意花大价钱购买,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这种需求能够带动中药市场的发展,但是作为中医从业者,可不能跟着外国人学,把石斛真的当成仙草一样了,很多的疾病,吃石斛不但没效,甚至还会有些反作用,比如胃中停水。
谢晓峰虽然是如此想,但是道地药材的勘察工作还是得一丝不苟的进行下去,个人看法始终得放在一边。先是石斛,然后半夏、葛根,这些都要去做。
有句俗话叫做想什么来什么,谢晓峰和许茗到达北海省石斛种植基地的时候,基地负责人梁四明与二人相互介绍认识后,又看了手机上的报道,知道二人是很厉害的中医,便恳请他们去医院给自己的女儿会诊一下。
二人跟随梁四明到了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中医院,见到生病女子的第一眼,谢晓峰和许茗就几乎能肯定那个女孩是一派寒饮之像了。
面色晦暗,眼睛紧闭,被家人扶着坐在病床上,手上还挂着点滴,看了看病历居然是输的刺五加点滴液。
谢晓峰没搞明白为什么医院居然在给病人输这个液体,病历上明明白白写的17岁女孩,她能有多少心脑血管疾病呢?
女孩叫做梁晓婷,神志还是清醒的,可是总感觉到头很晕,几乎不敢睁眼,嘴里总有清涎想吐出,舌暗胖,苔白水滑,脉弦大。
问及病史,说是前一阵感冒了,因为在城里暂时当家教给小学生补习数学,便去城里医院输液治疗,怎料越治越严重,其他症状没减轻,竟连吃了东西胃都难受,便喊父亲梁四明接回镇里,家人比较信奉中医,便又看中医吃了些健脾消食的中药,又因为家中是种植石斛的,每副药还加了几十克石斛进去,本想能调理脾胃,怎料几剂中药吃了,还更加严重了,吐水、头晕,视物旋转。
四诊完毕,谢晓峰对许茗说道:“病人是明显的水饮作祟,这个刺五加液体输得有些孟浪了。”
许茗点头道:“他们一定是认为妹妹头晕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才给了这个液体,这是典型的见病给药,完全不对症。”
谢晓峰看向梁四明道:“叔,还得麻烦您把你女儿的主治医生给叫过来,大家才好会诊。”
梁四明点了点头,亲自出去了一会儿,便带回来一个大约50多岁的男性医生。
这个中医姓陈名利明,通过介绍,谢晓峰得知,这个镇上之所以还有一座单独的中医院,这种放眼全国都很少的事情,其实是因为这个镇就是当年岭南伤寒四大金刚之一陈伯坛的老家,这座医院也是沾其福荫,一直保留下来的。
谢晓峰和许茗听闻了这些,心中却有些不是滋味,想那陈伯坛老先生,作为岭南伤寒四大金刚之一,医术何其独到,可谓是活人无数,为什么传到后人,遣方用药却是让人感觉孟浪呢?是中医书读少了,还是新医学学多了?
陈利明看了谢晓峰写下的辩证分析以及论断后,问道:“晓峰,现在病人主证明显的是头晕,就应该对症治疗啊,你怎么归结于水饮呢?”
谢晓峰说道:“陈先生,读过《伤寒论》就应该知道水饮也能引起头晕啊,第67条的‘起则头眩’,第82条的‘振振欲辟地者’那都是水饮作祟,你说的那个对症治疗,其实叫做对病治疗,针对水饮施药,那才叫做对证治疗,两个‘正’字,意义完全不一样。”
陈利明眼神闪烁,明显的是在脑海中回忆《伤寒论》当中的条文,奈何想来想去,他也记不起详细的条文,只好说道:“刺五加,能够平补肝肾,益精壮骨,可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用于治疗头晕,还是比较对症的。”
谢晓峰闻言非常无奈,看向了许茗,后者同样满脸无语之色,见谢晓峰不想言语,许茗道:“陈老师,你觉得梁晓婷这个年纪的女孩子,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有多大呢?”
陈利明道:“现代很多疾病都在往年轻化发展,小年轻患上心脑血管疾病也不是没可能。”
>>>点击查看《神医养成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