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兴宋 > 兴宋目录 > 第一卷 第27章 流言的诞生(第1页/共2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兴宋 第一卷 第27章 流言的诞生(第1页/共2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但慕名而来的顾客,毕竟是偶然行为,而不是例常现象。所以,豆腐西施的今天,跟往常没什么不同,多做了一桶豆腐脑——xiǎo桶,跟xiǎo娘子们做早饭,其余的照旧。

    天méngméng亮了,屋内黄娥依旧捏着时穿的衣襟在酣睡,豆腐西施在mén外已急得跺脚。时穿只好轻轻钻进店里面,蹲下身,把两张桌子并成的chuáng轻轻托起,努力维持着桌子的平衡,将其移到屋角,而后歉然的、手脚麻利的拆卸mén板——于是,李三娘的豆腐店开张了。

    时穿的动作很轻,也很快,整个过程中李三娘光顾发呆,等她反应过来,时穿已经摆好了货物,抹好了桌案,挂出了招牌……第一个客人也上mén了。

    第一位客人是隔壁的贺五,他提着一个jīng致的xiǎo篮,一进mén就抱怨:“豆腐西施,怎么今天开mén这么晚,昨天三月三你没开mén,我也就不说了,今儿这么晚开mén,还让不让人活了。”

    时穿做出xiǎo声的动作,看到贺五没反应,干脆伸手捂住贺五的嘴,目光凶狠。贺五呜呜两声,时穿伸出一个指头,做出嘘的动作,指点一下屋角酣睡的两位nv子,贺五连连点头表示明白,时穿慢慢的松开了贺五的嘴。

    解脱束缚的贺五赶紧溜近豆腐西施的身边,豆腐西施连胜道歉,贺五望望时穿高大的身影,压低了嗓mén,冲豆腐西施笑得很鬼祟:“李三娘,你又嫁了?这位可是你的新男人?好恶哦,还是拖油瓶的,哈哈。”

    屋角的黄娥听到说话声,翻一下身,时穿lù出责备的眼sè,贺五嘿嘿而笑,豆腐西施面红耳赤:“五哥,你又多嘴。两位,今日本来就晚,你再唠唠叨叨,难不成不想做生意了?”

    贺五将手中的篮子举了举,压低嗓mén说:“这不,东西都准备好了,就等吃了你的豆腐就去做生意。”

    吃了你的豆腐就去做生意,这话怎么那么暧昧。

    屋角又传来翻动声,时穿嫌对方啰嗦,急着赶对方出去,他快手快脚的盛起一碗豆腐脑,一句话不说,塞给贺五,而后瞪起牛眼睛,催促贺五:吃完快走。

    时穿本来就高大,他一句话不说,瞪起眼睛,豆腐西施马上体验到衙役念叨过的“气场yīn冷”。

    这一刹那儿,时穿身边变得死寂一片,仿佛时间在他周围凝固了,在他的bī视下,贺五慌慌张张的丢下三文钱,紧赶着呼噜呼噜吃完豆腐脑,嚷嚷一声:“李三娘,豆腐给我送到家里——照惯例啊。”

    豆腐西施连声答应,并催促绿娘给贺五家送豆腐,此时她一点没有衙役那时的惊慌,只嗔怪的用肩膀一扛时穿,希望把时穿顶到一边去……但马上,她感觉自己仿佛像撞上了一堵墙。

    “哎呦呦……”豆腐西施róu着肩膀,嬉笑着:“哪有你那么做生意的,满满一大碗啊,都像你那样卖豆腐脑,我今天要赔死了。快让开,我开店做生意的,你板着一张欠债八百万的脸,谁敢上mén。”

    时穿讪讪让到一边,豆腐西施开始上柜卖货,闲的无聊的时穿走在店mén口,望着渐渐有了人气的街道,嘴里低声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已经有了城市的模样,也似乎有了市民阶层。瞧着人来人往的,虽然看起来很匆忙,但好像比现代人多了点什么,啊,还似乎少了点什么……

    对了,自信,多了点自信,或者说是‘对未来生活预期的满意’,少了点紧张感……那些人脸上的表情肌是松弛的,这让他们脸部的线条很柔和,很阳光……

    nv人,对了,这时代的城市是‘两xìng城市’,逛街的既有男人,也有nv人,除了这个时代之外,明清的大家闺秀讲究‘大mén不出,二mén不迈’,将自己的人生当作坐牢,以自己的房子为监禁地。所以,那时的城市是单一xìng别的,街上走的大多数是男人,敢抛头lù面逛街的,被男人碰一下手都要砍断手来显示‘贞洁’。

    两xìng的城市,让城市的sè彩顿时缤纷起来……那中年少fù,头上chā着一枝huā,走起路来风姿摇曳——原来穿古装也很好看啊……”

    正嘟囔着,那个头上chā着一枝huā、穿着大红丝绸衣服的nv人走进店来。她进店来先不买东西,东张西望的,带着一副侦探的表情,等见到穿短衫、站在店mén口yīn影处的时穿,她眼前一亮,别有意味的笑了。

    “难道这里的是一位不正经nv人,怎么笑得如此鬼祟?”时穿心中想。

    豆腐西施热情地招呼这位中年fùnv:“顾二嫂,你稍等,忙完了手头这位客官,我马上给你打豆腐。”

    顾二娘笑着回答:“今儿我来两块‘xiǎo宰羊’——两块。”

    相传豆腐制作技术是汉代淮南王刘安始创的。但他只是记录者,并不是发明人。这位图谋皇权的淮南王为了增加名气,曾招集大批方士,改进了当时许多民间技术,并将这些技术成册,这就是《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

  
>>>点击查看《兴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