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公元174年生人,241年去世,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
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吕蒙病逝后,出任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出任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册封宛陵侯。
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三国时期,诸葛家族三个兄弟分侍三国,《世说新语》称他们为“龙虎狗”,即“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蜀得其龙”是指诸葛亮,为建立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吴得其虎”是指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孙权手下重要谋臣,为孙刘联盟做出重大贡献,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魏得其狗”是指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是曹魏的重要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
别的家族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选对了就一飞冲天,选错了就听天由命。诸葛家族却是聚散天涯,分别跟了三个老板,偏偏一个老板都没跟错。
别的家族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攀升。诸葛家族却是在汉末三国各自白手起家,异军突起,甚至一度控制了整个蜀国(诸葛亮)、整个吴国(诸葛恪)以及魏国局部(诸葛诞)。
诸葛三兄弟在各自效忠的政权内都风生水起,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分侍三国?他们如果都效忠一个势力,岂不是更好?
沉寂两百多年的家族从马后炮的角度看,诸葛家三兄弟分侍三国,肯定是出自家族内部的战略规划。即当天下未统一之时,往各国都安排一个家族中人,这样可以避免一损俱损的结果。而无论哪国最后一统山河,诸葛家族都将跟着一荣俱荣。
诸葛瑾作为三兄弟里面的大哥,最先跟随江东孙氏,在江东群臣之中地位不低。
更是因为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基本上所有涉及到和蜀国有关的事务,因为与诸葛亮的兄弟关系,吴主孙权都会派他前去。
不过,诸葛亮经常是“坑哥”。
当初诸葛亮过江劝说孙权抗曹,组建孙刘联盟的时候,诸葛瑾就受周瑜所托,想要劝说诸葛亮同保吴主孙权,但是没有成功。
之后,诸葛亮三气周公瑾周瑜毙命之后,诸葛亮到柴桑吊孝,也是他在半路上拦住诸葛亮,不让他去。
后来为了讨还荆州,孙权又玩了招狠的,把诸葛瑾一家老小拘禁起来,说要不回荆州就把他家人咔嚓了,妄图以兄弟之情逼诸葛亮帮东吴要回荆州,结果被诸葛亮一眼识破,和刘备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轻松破解了。
后来,吕蒙袭取荆州,关云长被困麦城,这家伙又去麦城劝说关云长投降东吴,结果被关羽大义凛然拒绝,羞愧而走,要不是关羽拦着,就当场被关平杀了。
后来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兴兵伐吴,又是这老小子前去劝说,结果差点没被气头上的刘备给砍了。
这哥们因为他是诸葛亮的亲大哥,所以他前往出使蜀汉,别管是吴蜀两家的关系当时到底是好是坏,但是有诸葛亮这个亲戚关系,一般情况之下,他都能安全归来。
也因此,孙权比较喜欢派他去出使蜀汉,派别人去了,那就很有可能被杀了。
诸葛瑾的一生,没有办成过一件事儿,却步步高升,善始善终。他的故事没有什么精彩,却极为耐人寻味。
乍一看,诸葛瑾除了是诸葛亮的哥哥什么都不是,再一看,他的另类、他的反常识,是那么的无与伦比、登峰造极。
诸葛瑾呢,他从来没有利用领导的信任作威作福,反倒是一次次出手帮助同事免于灾祸。不争、不抢、不斗、不说是非。纵然他的弟弟诸葛亮人格高尚、智计无双,但内有政敌李严、外有宿敌司马懿。诸葛瑾则诠释了什么叫做仁者无敌,汉末三国、群雄并起、将星云集、除了诸葛瑾,还有谁可以称得上天下无敌?
在具体事务上,诸葛瑾虽然不做事儿、不成事儿、可是从不挑事儿。肯做事,能成事固然好,但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挑事儿。一个人如果做成了事情,得到的回报少了,会有怨气,得到的回报多了,会有傲气。怨气和傲气都会使人想要挑事儿,而不做事儿不成事儿不挑事儿的人无功受禄,最是心怀感激。理论上,没有功劳的人自然没有资本挑事儿,但在实际中,不管有没有功劳,人都是很难克制挑事儿的冲动的。
诸葛瑾一听又让自己去蜀国求和,心里面也是犯怵,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毕竟之前自己去蜀国打交道,要么是直接和诸葛亮谈,自己亲兄弟,一奶同胞的兄弟,自然不会害自己。
而且之前孙刘两家还没有像是今天这样完全交恶撕破脸,现在两家已经成仇人了,自己再去出使,这可不一定能够保证人身安全啊!
虽说自己没有参与真正的打荆州战役,但是他在江陵城下劝降过关羽的儿子关索
>>>点击查看《三国:开局重生,我是汉寿亭侯第三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