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刘协兴趣的这个名字,不是别人,便正是刘备之名。
刘协边做回忆,边与荀贞说道:“朕记得公在请功的奏表中,好像提到过刘备之名?”
“请功的奏表”也者,指的自是荀贞为此次勤王有功将士请功而向朝廷所上的表章。
这回勤王前后大小战十余,自打弘农郡开始,到辛瑷、张飞等追击窜逃的李傕、郭汜为止,总计进战六百余里,在各场战斗中立下功劳的荀贞、孙策两军将士,单只中级以上的军吏,就不下百人之多,却是没有想到,数以百计的人名中,刘协居然能记得刘备之名!
这应当不是刘协刻意记住的,毕竟刘备何人?荀贞、孙策两军中众多的中高级将校之一而已,只从名字看,丝毫没有特殊之处,不会特别引起刘协的注意。这只能是因刘协年少,记忆力好,或者说刘协是个细心的人。不管怎样,这都让荀贞有了有那么点小小的意外。
荀贞微笑答道:“陛下好记性。臣为将士请功的上表中,确实曾有提刘备之名。陛下,他在郑县……”
刘协眼前一亮,打断了荀贞的话,说道:“是了!朕想起来了。在公攻拔郑县此战中,刘备以寡敌众,率其部与郑县守贼激战於县城之西,最终成功地阻止了守贼出援。朕记得,好像有他部中的一个司马还是什么曲军侯的军吏,在此战中还负了重伤,对不对?”
荀贞笑道:“陛下说的一点没错。郑县一战,刘备立功不小,朝廷论功行赏,现已拜他为骑都尉;他帐下负伤的军吏名叫石关,伤势确然不轻,昏厥了大半天才苏醒,朝廷现亦已论功,授任其为都尉。”
刘协说道:“先是郑县此战中立功,后是嵩山……,不对,朕说反了,应该说是,先是剿灭逃窜入嵩山的雷薄、陈兰部寇兵,继而又於郑县此战中血战立功,这刘备,看来是个敢战之将啊。”笑容满面,称赞荀贞,说道,“公之帐下果多健儿、猛士!”
钟繇时侍奉在侧,见刘协兴致挺高,便笑着插嘴,说道:“陛下,却有一事,陛下大概尚不知晓。”
刘协问道:“是何事,朕不知晓?”
钟繇说道:“陛下,这刘备,他是宗亲。”
刘协惊讶地“哦”了一声,说道:“是宗亲么?”
钟繇说道:“是啊,陛下,不过具体的,臣当然是没有车骑了解的清楚。”
话到此处,荀贞不能不接腔作答,於是迎对刘协问询的目光,含笑与刘协说道:“陛下,钟繇所言不错,刘备确是宗亲,其乃前汉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有一子,与臣同名,也名贞,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家涿郡焉。自刘贞而后,传至刘备,已历十余世矣。刘备本人曾从师於卢植;中平元年,黄巾贼乱,州郡各举义兵,刘备亦率其属,参与讨贼,后於臣在赵国中尉任上时,他投到了臣之帐下,从臣征战至今。”
——“酌金”,是诸侯献给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贡金。为了打击王侯势力,前汉武帝曾数次以诸侯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其爵,刘贞就是因为此个缘故而丢掉了他的亭侯之封。且亦不必多言。
“中山靖王”名叫刘胜,这个前汉的诸侯王,可是大大有名,他是汉武帝的异母兄,很有政治智慧,从不参预政事,专好酒色,儿子、孙子加在一块儿,达一百二十余人。
这么有名的一个前汉的诸侯王,刘协当然不会不知,他说道:“原来是中山靖王之后。”听荀贞提及了他任赵国中尉的这段往事,说道,“公当年在赵国、魏郡平剿群贼,功劳显著,可惜那时朝廷未能擢公入朝,加以超迁重用,否则的话,以公之能,以公之忠,也许国家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么多的祸患了。”
这话说的有点吹捧,却也是刘协历经磨难,因此尽管身为天子,尚且年少,但并不气盛,知道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一些时候是需要屈己尊士的,尤其是面对荀贞这个他现在极其需要依仗的实权之人,他自知更得如此。
荀贞抚短髭而笑道:“当年臣还年轻,论以才干,比於朝中诸公、群贤,远不及也。陛下,往事不可追,唯从兹以后,臣定竭忠尽力,愿佐陛下,再兴汉室!”
刘协庄重地许诺,说道:“大事成后,海内重新砥定,朕必重酬公功!”
荀贞把话重说回刘备,举了几件刘备早年的趣事,说与刘协听。
这些趣事,都是刘备投到荀贞帐下后,两人闲聊时,刘备也许是出於自抬身价的缘由,主动告诉荀贞的,多是刘备昔年在涿郡时的一些风光事,比如他曾得到过两个大马商的欣赏,那两个大马商给他了不少钱财,所以他后来才能聚众起兵讨贼;比如他和关羽、张飞行侠仗义,惩处乡里恶霸,轻财赈贫,令县乡百姓对他赞誉有加,等等,等等。
听到一件刘备亲自动手,和一个乡中奸猾之徒斗殴的事后,刘协失笑,说道:“竟是这般鲁莽?”
荀贞笑道:“陛下,倒也称不上‘鲁莽’二字。刘备尽管曾从卢植求学,然燕赵本多慷慨悲歌之士,他受本地的风俗影响,任侠使气,乃
>>>点击查看《三国之最风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