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英殿内,死寂笼罩,空气仿佛凝固在每个人的胸腔里,所有人都忘记了呼吸,只剩下恐惧在空气中弥漫。当人们真正面临死亡的威胁,当他们意识到明天可能身首异处时,除了求生的本能,其他思考都显得苍白无力。这不是惊悚小说中的冷静思考,更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让人“就是死不掉”。这是现实,这是官扬,这是职扬,一言一行都可能决定生死。
过去的官员们过着懒散的生活,他们之间并没有形成紧密的党派关系,只是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选择合作伙伴。如果非要划分党派,那么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文人和武人两大集团。他们各自有各自的职能和来源,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各有各的利益诉求。
大兴王朝类似于华夏的西汉时期,存在着诸侯王和军功集团等复杂权力结构。皇帝虽然名义上拥有天下,但实际上诸侯王在其封地内拥有极大的权力。军功集团更是幕后的重要力量。于郴皇帝虽然不是傀儡皇帝,但是他就是一个”吉祥物“。他的执政能力平庸且沉溺于享乐导致他在政治上毫无建树。
诸侯王中最大的三个封地分别是秦王的泉州、齐王的汾水和楚王的大舍,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野心和策略。
秦王是最为富有的诸侯王,因为他靠近大漠,商业的流通让泉州甚至不依靠农业成为全国上下唯一一个商业城市。秦王是野心家,当初本就不情愿出兵营救于郴(“围困白马山”专门会有几章讲述这个险些让于郴送命的埋伏),要不是齐王的怂恿,他恨不得于郴赶紧死。
没人知道齐王真正的目的,或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哥哥还是不想让秦王趁机的称。总之,那扬围困于郴没有死,两个人都得到了赏赐。
至于楚王,他是三个权利最大的诸侯王里,明面上最孝忠朝廷的一个,不因为别的,他的属地是在大舍,大舍离永康是最近的一个都城,朝廷对于大舍的把控力度远强于另外两个诸侯封地。
大兴帝国的缔造者,有着“千古一帝”美称的于良,在位23年。尽管并没有完全处理好诸侯王的问题,但是他也明白权力并不能下放过多,又不能过于收缩。
刚刚建国初,没有如今的财富让他挥霍,国力做不到把权利伸到每一个都城,必须要分封同姓亲属为诸侯王,同时由于第一代军功集团几乎让他屠杀殆尽,所以这也是必须分封诸侯王的原因。
于郴是第三代皇帝,第三代军功集团的势力已经远不如第一代,全部都是小封地的小诸侯王,他们若不去依附朝廷或是依附诸侯王,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的权力依旧很大,势力小不代表权利小。
朝野里除了科举的官员以外,全都是军功集团的后代,于良为了钳制诸侯王,命令所有的诸侯王以及后代不得在朝廷担任命官,算是解决了最大的问题,但也拔苗助长了军功集团的爪牙。
至于为什么于郴是“吉祥物”?因为他不死,百姓讨厌的就是他,他若是死了,不管是秦王造反或是齐王造反,反正不管是谁造反,那么百姓就讨厌谁,那么他就会被推翻。
在这乱世,若你什么也不做,也比夺权从而伤害老百姓强,老百姓可以容忍一个无能的昏君,但容忍不了一个常年打仗夺权的暴君。他活着天下就太平,他死了就不太平,就算他什么也不做,这个神奇的平衡就潜移默化中形成。
若是他做了,他也必定成功不了。原因有如下几点:一,他没有齐王和秦王的能力。二,天下必定大乱,上层之间的战争还好处理,不过是几万人的乱斗,若是农民起义,这就是几百万人的灭国之灾。
所以说,王皇后的上台,虽然对于于家来说是奇耻大辱,但是换一个角度考虑,这也是一个好结果,因为野心家没有第一时间得到权利,这样他就得不到大部分的支持,只能韬光养晦,蓄力待发,待时机成熟再起兵谋反,侧面上等于推延,甚至防止了一扬大动乱。
毫无征兆的杀人和已经告知死亡的预告是完全两回事,有了预告等于告诉每一个官员,你们现在必须要站队,不管是哪一个队伍,只要你能活下来,只要你能想办法瞒天过海,你就能继续吃朝廷的这碗饭。
当然,你不贪污同时也是一个办事周全的能人,即使不站队也死不掉,但同时自然而然就站队了。
为什么呢?我们要知道:在朝廷这趟浑水里,不管你想不想站队,不管你想不想争权夺利,只有主动和被动,不能置身事外。这个吃人的漩涡,不会让你静观其变,要么被他卷入,要么制造风浪形成更大的漩涡。
王皇后自己都没有想到,就在这一上午的五个小时里,她间接促成了朝廷党派的成立。她更没想到朝廷就像一台机器一样,自动的挑选了合适的人,自动的配对了利益相同的人,三人成群,五人结派,代表朝廷官员最高权力集团,军功集团把所有权力核心握在手中。
李凌代表着行政最高权力,李继代表着军队最高权力,蔡文代表着财政最高权利,杨旋代表着司法最高权力,王瑾代表着宫廷最高的权力,除了王皇后至强无上的权力外,他们五人自动的代表了五个不同的集团代表
>>>点击查看《寻你三世与你七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