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即刻撤军
居庸关位于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它分南北两个关口,北称居庸关,南称南口,两关之间是一条长达十八里的山谷,俗称关沟,关沟两侧山势奇雄,地形极其险要。
李虎指挥大军连攻三天,耶律阿古哲率领辽军奋力阻击,居庸关稳如磐石。
黄昏时分,夕阳满山,在阵阵金钲声里,鏖战一天的将士们陆续撤下了战场。
李虎坐在山头上,望着远处巍峨的关隘,一筹莫展。
深秋的风带着萧瑟的凉意,风里隐约可以闻到淡淡的血腥味,偶尔传来的战马嘶鸣声让人倍感战场上的凄凉。李虎的目光从关隘上移到战场,那里死尸狼藉,几百名民伕正在搬运尸体,忽然有人举手叫了起来,大概是发现了重伤昏『迷』者,招呼同伴前去帮忙。很快,他们从死人堆里抬出了一个人,大家手忙脚『乱』一路急跑,唯恐被关上辽军发现遭到『射』击。李虎心里蓦然一痛,他仿佛听到了那名士卒痛苦的呻『吟』,感觉生命正从伤者的身体里快速流逝,感觉自己的血『液』正在秋风的吹拂下一点点冷却。
李虎情不自禁地打了几个寒战,把斗篷裹得更紧了。
“使相……”刘韐的叫声从背后传来,“宣抚司来信了,我大军已经从涿州出发,二十万向燕京展开了猛烈攻击。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该包围了燕京。”
李虎心急如焚,但脸上的表情却显得非常冷静,“如果燕京被包围,辽军还会在这里坚守?”
“辽军已经『插』翅难飞了。”刘韐转到李虎面前,兴奋地说道,“涿州距离燕京不过一百五六十里,我北伐大军就算一天走十里,也走到燕京了。使相,连夜进攻,辽军惊慌失措,一定坚持不住。”
李虎神情冷峻,沉默不语。如果宋军已经包围了燕京,我还打居庸关干什么?虽然李纲、宇文虚中和马扩对北伐军能否攻占燕京持怀疑态度,折可求也认为北伐军难以实现预定目标,但现实是,北伐军势如破竹,已经到达燕京城下,而且北伐军和辽军实力相差悬殊,这一仗宋军其实已经稳『操』胜券了。
“使相,童太师在信中说,请使相务必尽快攻克居庸关,和北伐军会师于燕京城下。”刘韐看到李虎神『色』不对,担心他在居庸关下犹豫不前,急忙好言相劝,“幽燕的形势非常复杂。李处温死后,燕京被萧干所控制,萧干和宫帐里的蕃臣大都想投降金国,假如他看到燕京不保,引金军南下古北口和松亭关,那事情就麻烦了。另外还有平州路的问题。使相也知道平州路对我们的重要『性』,如果平州路被金军攻占,幽燕防线等于被撕开了一道缺口,这道缺口将对中原造成严重威胁。”
刘韐提到平州路,顿时让李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脸上不禁『露』出惶急之『色』。平州路如果丢失,不仅仅是中原受到威胁,更直接影响到虎烈府的西征大计。
李虎深深吸了一口气,断然做了一个决定。就算没有拿下燕京,就算没有完成预定目标,也要一定保住平州路,那块地方关系到虎烈府的生存和发展,无论如何不能给女真人抢去了。
“急告各军将帅,晚上到帅帐议事。”李虎站了起来,挥手对铁卫说道,“向居庸关『射』书,说燕京已经被包围,萧太后和宫帐已经投降大宋,督促关内辽军赶快投降,以动摇关内军心。”
九月中,云内。
从贺兰山增援而来的西夏军越来越多,其中包括西夏军主力擒生军。
西夏皇帝李乾顺和兴庆府的宰相、汉蕃大臣们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调集主力大军攻打代北,之所以有这种策略上的改变,都是因为从汴京传来消息,大宋的皇帝眼看北伐胜利在望,随即打算乘势西征,收复西陲。
天下形势变了,西夏人突然失去了大辽这个靠山,联辽抗宋的国策失去了基础,面对气势汹汹的大宋,党项人不得不重新拟制国策,以便在混『乱』的北方局势中打下代北,继而确保自己的生存。
李乾顺和大臣们仔细商量后,认为目前是攻击代北的最好机会,一则大宋西北军主力都被调到了北伐战场,现在陕西四路的留守西北军迫于兵力原因只能防守,无法实施攻击以牵制夏军;二则大同的李虎刚刚结束和金国的厮杀,疲惫不堪,伤痕累累,还没有恢复元气;三则西夏人和金国结盟了,金国在西京大战中也是元气大伤,指望他们共击李虎当然不可能,但只要他们坐山观虎斗就行了,兴庆府有绝对的把握击败李虎。
但这个机会不好把握,稍纵即逝。
大宋北伐今年内肯定能结束,到了明年春天,参加北伐的西北军就能赶回陕西,如果夏军不能在明年春天之前击败李虎,占据代北,那么,只待大宋发动西征,西夏人就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也就是说,从天下大势来推演,西夏人扭转局面的时间不足一年,满打满算也就半年多一点。
西夏人没有退路,只有誓死一搏,于是,李乾顺下旨,从西北征调党项、吐蕃、回鹘、鞑靼部落军,从南部征调擒生军和各监军司地方军,集结大约二十万军队攻
>>>点击查看《大宋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