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历史小说 > 甲申天变 > 甲申天变目录 > 正文 第189章 记的回来(第1页/共6页)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收藏本页

甲申天变 正文 第189章 记的回来(第1页/共6页)


****3*6*0**小**说**阅**读**网**欢**迎**您****

请用户自行鉴定本站广告的真实性及其合法性,本站对于广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

    在北方,决定命运的大战即将展开,而赴死军在大山深处的基地当中,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

    基地当中的工匠把水磨和洗床子合并,鼓捣出一个水力洗床子。

    所谓的洗床子,又叫洗凳子,其实就是给大炮的坯子打磨抛光用的工具,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也不算复杂。

    这种以前见也没有见过的水力洗床子确实能够节省人工,但是前期投入未免太大了些,而且作用也很有限。除了洗(打磨)炮坯子之外,也没有多大的作用。效率确实是高了许多,可也受地形和水源的局限,关键是这种东西要下的本钱太大,不适合推广。

    就是这种没有引起什么注意的笨家伙,立刻就引起了浙商的兴趣,专门派经验丰富的工匠过来学习。回去之后就鼓捣出一种新式的丝机,这种新式的玩意儿根本就用不了多少人工,一个工时就能鼓捣出四十多锭纱线,比用老式的纺纱机可要快的多了,成本也就低的多。

    直到江南的丝户们大量仿造并且一再改进之后,大山深处的工匠们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

    虽然后知后觉的厉害,虽然这项明的利润基本都被各地的丝户剽窃了过去,可这也给了工匠们以很大的启示。

    忠诚伯李四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各地的剽窃成果早已经遍地开花,那些仿造地玩意儿比正宗的还要精密还要好使,赴死军内部出产的都成了烂大街的破烂货色。对于这种情况,忠诚伯依旧奖赏了最先鼓捣出这种洗床子的几个工匠。

    现碰现的大元宝,二十两一个的那种,再记军功一级。在忠诚伯看来,对于明创造和机械改进这种事情,如此地奖赏还是微薄的有点儿不像话了。可对于工匠来说,绝对是了不起的认可和赞赏。

    二十两的大元宝,要是省着点儿花销,够用半辈子的。再记一级的军功,又是好几亩地,这可算是很了不得地奖赏了,绝对值得专门去琢磨一些东西。

    在物质奖励地作用下。各种新式明层出不穷。以前铁匠师徒大锤加小锤地锻打技术。直接就被拿来改成了水力推动或是畜力推动。以前一个铁匠和一个学徒需要四五天才能完成地工作量。现在只需要一天。

    要是说这种小型工具地改进还仅仅是经验地积累效应地话。大型捶打组床子地兴建就具有很重要地意义了。

    同样是依靠水力推动。本质上没有任何突破。可把四架大型捶床子组合起来。让甲叶子一次捶打成型。确实让很多人想象不到。

    这种大型地组床子耗资巨大。绝对不是一人一户能够建造起来地玩意儿。正是因为有了忠诚伯大手笔地投入和态度上地鼓励。才有了这种大型而又复杂地组床子。

    在李四看来。这种要经过四次才能成型地东西依旧是工匠地简单指挥而已。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真正地革新。最多也就是工艺地改进。但是奖励依旧。鼓励依旧。真正地技术总是要经历一个量变地积累过程。至于质变。现在还不敢想。

    忠诚伯本人确实知道很多超前地技术。比如说冶炼比如说动力地根本革新。但是这一切在基础没有建立起来之前都是空谈。

    在基础革新方面,忠诚伯本人最多也就是提供一些构想,现在赴死军的基地已经形成规模,并且有相当的工匠储备和积累。只要稍加引导,在付出无数次的失败和资金之后,总会有成果出现。

    最先出现的真正技术革新,具有质变性质的成果还得说是冶炼。

    在明末,冶铁炼钢不算什么很先进的技术,就是普通的铁匠铺子,只要肯下本钱也能鼓捣出真正的钢来,无非就是煅烧、去杂、再煅烧、再去杂而已,技术上没有多大的障碍。

    但是根据忠诚伯的提示弄出来的这种冶炼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一次搞定可以量产,呼啦一下子就到处一炉好钢,成本能降到让人不敢想象的地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不得不说最先进的技术永远是先运用在战争方面,或说是战争带动了技术的革新。基地的工匠们掌握了新式的炼钢技术之后,立刻就生产出一批很具有杀伤力的箭矢。

    这种箭矢是经过百十次实验的,只要弓力强劲,射穿四层铁叶甲不成问题,而且箭不会变形……

    当李四看到这种闪耀着寒光的箭矢之时,真是哭笑不得了。

    在这个弓箭很快就要落伍的时代,把这么先进的技术用在这个方面,实在是不值得,也对不起投入的人力物力。别说穿透四层铁叶甲,就是穿透八层,又有什么用?敌人会傻到穿四层铁甲上阵的地步?

    要是强弓的话,普通的箭矢完全可以穿透铁叶甲,在战场上,穿透一层甲和穿透四层甲,没有本质的区别。

    认识不到好钢的真正作用,还是眼光的问题啊。

    就像把那么有潜力的洗床子只用来打磨炮坯子一样,这就是技术上的浪费。也许这就是技术变革初期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懵懂阶段吧。

    最让工匠们窝火的事情还是生了。

    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冶炼方法还是被剽窃了出去。


>>>点击查看《甲申天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