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用手机查了两天煎饼的做法,这才知道平常吃的煎饼果子还分地区的,面糊配比五花八门。
从面粉占比四份起到面粉占比八份不等,从面和水比例1:1,到面和水比例1:2全部都有。
大多数都是面粉占比很高,因为这样更好成饼,否则容易碎。
更奇葩的是还有只放面粉的薄饼,也称之为煎饼……
路禾看的头昏脑涨,就在她以为只有粗粮不能摊煎饼的时候,终于在犄角旮旯发现了真正的杂粮煎饼,大米、小米、绿豆、黄豆、高粱一类的随便配比。
面和水比例1:1.5到1:2都可以,因为面糊越稠越不好摊,当然,太稀也不行。
结合了一下所有的杂粮煎饼面糊配比,她决定用黑麦六、玉米三、黄豆一、水两斤这样的配比调面糊。
如果可以,路禾不想放黄豆。
玉米、高粱、大豆、粟米等……这些杂粮都不可以重茬,去年他们家就没种黄豆,现在剩的不多。
但面糊里又必须要放一点,据说黄豆是有油性的,防粘锅。
想的挺好,实际操作的时候路禾犯了难。
她家没秤,只有舀和杓可以作为量具。舀是用来衡量谷物的器具,一舀一斤。
杓是用来衡量液体的,和平常的汤勺和汤匙不一样,是一个木质的小圆柱,侧边带一个长长的把手,一杓是二两水的标准。
实际上无聊时她计算过这两种器具的容量,后面也尝试了一下,怎么说呢,一舀是八杓水。
而一杓的体积在60.8~64.8毫升之间,路禾更趋向于是62.5。
这时候一舀是十六斤,和现在的十两制不同,一斤却是差不多的。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算的比例是习惯性按照现在的十分制算的,这样正好凑一斤。
纠结了好一会儿,豁然开朗。
她又不是要拿去卖钱,也不是要做实验,比例差不多就行。
三舀黑麦、一舀半的玉米、半舀黄豆,凑够五舀的谷物。
水洗后湿磨半舀到一舀,剩下的晾晒,晒干后再磨粉。
别问,问就是她发现之前吃的杂粮面磨之前都没洗过。
五斤东西加上笸箩和舀的重量,略沉,路禾这个五岁的小身板有点端不动。
正打算回厨房寻求外援,张桂就进来了。
“我就说咋这么半天还没回去,原来是端不动了。”张桂抿唇强忍笑意。
“额,娘~”路禾有些脸红,端不动是真的,可耽误时间却不是因为这个。
小姑娘白净的脸上两团红晕,看上去更显可爱,张桂看的喜欢,嘴角翘的更大。
“你也是,装这么多干什么?”
路禾卖官司:“一会儿娘就知道了。”
在张桂的帮助下,路禾打了一盆水,将杂粮全部倒进去,用手搓洗。
张桂一转身的功夫就发现全部杂粮进水了,想阻止都来不及,惊道:“小禾儿?!怎么把杂粮倒进去了?”
路禾露出一个可可爱爱的笑脸:“洗一洗呀,我看文先生煮粥的时候都有先洗两遍米的。”
张桂:“……可咱们要磨成面吃啊,洗了之后就湿了,没法装起来慢慢吃了。”
“娘你别急,听我说。”见张桂确实有些着急,路禾连忙安抚:“我打算湿着磨半舀吃,剩下的晾干,然后在磨粉。”
“咱家的石磨能湿着磨吗?”
她记得石磨可以磨豆浆来着?
张桂松口气,点头:“可以。”
杂粮洗第一遍的时候,水的颜色还真的变了,虽然不是特别脏,但也挺脏。
于是路禾又洗了第二遍,这次水是清澈的。
张桂看见后道:“以后吃之前也洗洗,然后再晾干磨。先前觉得杂粮还挺干净,没想到洗完这么脏。”
现在外面天气好,温度高,太阳大,杂粮只是沾了一层水,放在外面应该很快就能晾干。
路禾舀出半舀,加入少量的水浸泡,因为不是面粉状态,她也不知道水应该放多少。
只能等磨的时候发现干再加,总好过水太多摊不成煎饼。
剩下的全部分开装在笸箩里拿到太阳下去晾晒。
杂粮浸泡的时间短,等于就过了个水,光捞杂粮没法磨成浆,只能水带着杂粮一起磨。
石磨大,路禾连推杆都碰到,只能张桂帮忙磨。
她不知道路禾要的是糊,只捞里面的杂粮磨,出来的东西大多数还是干的,和路禾想要的相差甚远。
没办法,路禾只好道:“娘,你加水,我想要糊糊。”
“糊糊?”张桂真是搞不懂了,难道女儿是要用杂粮都煮糊糊吗?
路禾连忙点头:“对,糊糊,也不用太湿,先把盆里这些水加里磨就行。”
张桂只好照着她的要求磨,第一遍出来的半干不干半湿不湿。
第二遍
>>>点击查看《学海无涯,用以致富》最新章节